你們的孩子是輸得起,還是輸不起?

小朋友贏了高興、輸了難過其實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別說孩子,大人面對輸贏也會產生一樣的情緒。不過,如果這種情緒過了頭,例如輸了就嚷著「不玩了」,輸不起,或者堅持要贏,又或者將不滿的情緒發洩在其他小朋友或者父母身上,爸爸媽媽們就難免為之擔心了。

我總希望自己能夠先反思一下心裡是如何看待孩子的輸贏的。

父母如何看孩子輸不起?我們誠實嗎?

小朋友的輸贏觀很大一部分是來自於父母潛移默化的影響。很多父母嘴上說著「輸贏不重要」,但行為表現卻反映出相反的態度,例如說在孩子贏和輸時不同地對待他們,有意無意地拿孩子和其他人比較,更加重視事情的結果等等,這些態度和言行都會影響到孩子面對輸贏的態度。

教養孩子是一件功夫在平時的事,如果我們不能首先轉變自己的觀念和思維模式,那麼學會三招兩式並不能真正解決問題,我們的真實想法會在與孩子日常相處的言行舉止中不經意地流露出來並對孩子產生更加深遠的影響。

具體到如何幫助孩子應對輸贏,我有以下這些法寶跟大家分享:

1️⃣ 接納孩子的情緒,別急著說道理

無論引發孩子「輸不起」情緒的是我們看來多麼微不足道的小事,孩子因此產生的傷心、委屈和憤怒都是真實的,也是他們還不具備能力去理解和控制的。

這個時候我們其實並不需要說太多和做太多,陪伴在孩子身邊,一個擁抱,一句簡單的話語「輸了很不開心!」就能讓孩子感受到我們對他們情緒的理解和接納。這個時候千萬不要說「輸了就輸了,有什麼了不起!」、「輸不起就別玩了!」這一類話,這些話只能起到火上澆油的效果,完全不可能安撫到孩子。

孩子為何輸不起

2️⃣ 留意我們在孩子「輸和贏」時的不同表現

回想一下,當孩子「贏」的時候我們會有什麼樣的表現?開心!喜悅!不住誇獎孩子!給予他們更多的愛和關注!再回想一下,當孩子「輸」的時候我們又是怎樣的表現?也許我們依舊在嘴上說著「輸贏不重要」,卻不由自主地流露出失望的神色,這兩種不同的態度很容易被孩子捕捉到,他們會因為害怕失去父母的愛和關注而害怕失敗。當然,並不是說我們不可以為了孩子取得的成績而開心,而是說我們要給孩子傳達一種態度:「贏了我們為你開心,不過輸了也不要緊,我們都是一樣愛你、支持你。」

3️⃣ 不要總是拿孩子和別人比較

據說在每個孩子成長的過程中,都有一個「別人家的孩子」,這個孩子並不是「一個人在戰鬥」,他是各個孩子優點的集合體。爸爸媽媽的本意是想激勵自己的孩子努力,不過這種不公平的比較只會讓孩子認為 「在爸爸媽媽眼中,我哪裡都不如別人」。經常被用來和其他人比較的孩子在意的不是自己的能力如何,而是輸贏和他人的評價,他們對別人的成就感到嫉妒,怕別人把自己比下去;對別人的不幸則「幸災樂禍」,不願幫助別人。

這種比較不僅會讓孩子失去自信,還會讓孩子失去與他人合作的能力。如果我們一定要比,就讓孩子自己跟自己比,比比看自己在遊戲或者比賽中學到了什麼、取得了什麼進步,鍛煉孩子的「成長型」思維。

4️⃣ 給孩子掌控感

小朋友能夠面對失敗還有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他們相信自己能夠戰勝困難,這種信心是來自於他們過往成功的經驗。爸爸媽媽們可以在生活中多創造一些機會,讓孩子參與到挑戰與能力匹配的活動中來,別以為讓孩子隨隨便便贏得比賽孩子就會高興,也不要以為不斷給孩子挫折感能夠鍛煉他的抗逆力,只有通過努力獲得的成功才真正可以增加孩子的自信和力量感。

5️⃣ 借助故事和遊戲的力量

我們可以跟孩子分享自己失敗的經歷,也可以借助繪本和故事來講述其他人是如何面對挫折的,相似的經歷能夠讓孩子接納自己的失敗和情緒,並從中學到應對失敗的方法。我們還可以和孩子玩遊戲,讓孩子的情緒在遊戲中得到宣泄,並且通過遊戲向他示範我們想告訴他的道理。

請記住,如果我們想告訴孩子什麼,最好的方式是「玩給他看」,而不是「說給他聽」。

圖片來源:Pexels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