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位新手媽媽朋友找我聊天,說她睡眠很不足夠,精神很差。原因是長老們幾乎天天都來探望孫兒, 一來就兩、三個小時。席間長老又會分享以前是怎麼照顧初生嬰兒,給她很多意見……聽著想著,我的回憶全跑回來了。
新手媽媽壓力的來源:長輩的愛與無形的負擔
我記得我坐月子時,長老們也想天天往家裡來,我們婉拒說有陪月保姆照顧,不需要天天舟車勞頓。他們卻說:「我們來探孫兒,不用管我們,你隨便休息。」我們也理解老人家想見孫兒的心情,所以就沒有再拒絕。只是長老們的探望是對孫兒的愛護,對新手媽媽而言,卻可以成為一種負擔。
大概在兒子兩個月大左右,我在房裡休息,隱約聽到有人說話的聲音,原來又是長老來了。本來我還想繼續休息——「起來啦,別睡了,陪我玩一會兒,只有傻瓜才會睡那麼多…」,聽到這句,我馬上下床飛奔出去把兒子搶回來,回了一句:「嬰幼兒每天需要做的事就是吃跟睡。」我心裡實在委屈,「我兒子一點都不傻!我兒子不是傻瓜!為什麼要罵我兒子是傻瓜!」那一刻我好想罵人,但也只能在心裡罵。我的心情有誰懂?
我兒子是一個氣質不容易照顧,飲食也不好的小傢伙。有一次長老搶著要幫手餵奶,餵了30分鐘,兒子只喝了60毫升,我想去抱兒子,長老還不讓我抱,叫我去休息。我只好說:「兒子睡了,我抱他去一起睡。」才能抱回兒子……
我也不是不感激長老們也有幫到忙的時候,特別是家務上輕鬆了許多,但心理上卻著實一點也不輕鬆。
情緒的低谷:當育兒信心被質疑
他們一人一意見,一人一評語,都是指向我這個媽媽。每個週末後,長老都會批評一番:「怎麼又瘦了?你們照顧兩天就把兒子給弄瘦了,你們要多餵一點, 要多花點心思煮點好吃的才行呀!」久而久之,我從星期天就開始擔心星期一, 好怕又會被點評。我變得越來越驚恐,越來越緊張兒子的睡眠跟飲食,他吃少一點, 睡少一點,我都會很不安,很怕又會被指責我不會照顧兒子,害兒子又瘦了。我也好想向長老證明,我是懂得照顧孩子的媽媽。
這一切令我好害怕,好無助,好痛苦,好大壓力。
我擔心兒子會營養不良,質疑自己怎麼會這麼差勁,沒有資格做媽媽。明明本身對照顧孩子很有信心的我,好像變得什麼都不懂,什麼都做不好,這些負面的念頭開始出現,而且揮之不去。好多個無眠深夜,我看著安睡了的兒子和隊友,獨個崩潰啜泣,我感覺自己孤身作戰。
尋求支持:與伴侶和媽媽朋友的聯繫
情況持續了一段日子, 我終於忍不住向隊友求救,告知他我的情況和感受。雖然一開始隊友都不大相信,畢竟我本身很樂觀正面,他不覺得這麼的一個人會有產後抑鬱。實際上我並不知道當時我是否有產後抑鬱,我只是知道自己的情緒不好,我想有人幫助我,而身邊最值得信任依賴的就是我的隊友。我很感激隊友的正面回應和支持,甚至同意我拿他來做擋箭牌,拒絕長老的幫忙和好意。得到隊友的支持、陪伴,我的心才安定了下來。
當時我亦如這位新手媽媽找我一樣,主動找了幾位有經驗的媽媽聊天,申訴一下自己跟長老的矛盾。有位媽媽說:「長老就是這樣子,你找長老幫忙,就得接受,也要降低你的要求,沒有人能做到令人100% 滿意的。就像你上班一樣, 上司的要求你是否能100% 做到呢?總會加入一些你個人的想法在裡面吧。」這位媽媽說得很有道理,也令我開始重新思考,日後怎樣去調整和長老的溝通。
調整與長輩的相處之道:建立健康的界線
感恩那段時間還有一班新手媽媽朋友互相支持,圍爐取暖。可能因為大家一開始都是什麼都不懂,反而特別能夠明白理解彼此的辛苦。既不會否定對方的做法,亦不會強迫對方試新方法,卻會為彼此打氣鼓勵。
現在回想起來,那陣子的我,即使不是產後抑鬱,也距離不遠了。感恩我有幸運之神的眷顧,才能走到今天。想到這裡,我跟那位媽媽朋友說,「是呀!真的很不容易,辛苦你了!身體已經這麼累,還這麼努力的想照顧好身邊每一位。如果你願意,我可以做你的樹洞。」
圖片來源:Pexels
如果你懷疑自己或伴侶或認識的新手媽媽正經歷產後抑鬱,請參考以下資訊,尋求專業協助:
🔹POPA家長支援服務🔹
我們的團隊來自不同界別,分享共同理念:關顧孩子成長,陪伴家長同行,期望以自身專業,為家長及孩子提供適切支援,包括教養諮詢|家庭治療|兒童為本遊戲治療|個人輔導|伴侶/婚姻輔導等,如你也希望有人同行,聆聽你現在的困難,可按這裡了解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