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輔導教會我的事 (3)|是輔導員,也是我的人生領航員

心理輔導教會我的事 (3)|是輔導員,也是我的人生領航員我相信每個人,不論是不是爸爸媽媽,面對一個未知而又不斷改變的世界,自己如何定位,如何面對,都會感到焦慮和疑惑。我們——最少是我——總會很想立即「快、靚、正」地解決問題,只是當不得要領,通常換來更大焦慮。

慶幸我遇上了現在的輔導員,他讓我明白到解決問題是一個結果,而真正能達到結果,需要我們懂得為自己「導航」,才不至迷失。

最大的難題原來是我自己

當我仍是準媽媽時,很期待見到小人仔會有多開心,但由他出生第一日開始,我要面對的卻是一個又一個結果不似預期的難題。每天早上醒來第一件事就擔憂著今天又出甚麼亂子?果然,麻煩事情沒完沒了,我天天感受到當媽媽的苦,甜卻極少。鑽進牛角尖的我,甚至曾懷疑決定生下小人仔是不是一個錯誤?

輔導員卻讓我意識到最大的難題並不是在小人仔身上,而是我自己。

成為媽媽後最大的轉變,就是「媽媽」這個身份。身邊所有人,還有我自己對「媽媽」都有不同的期望,我在追趕著外間各種「要求」的同時,「自己」漸漸被壓縮得無處容身。

輔導員帶領著我檢視一件又一件我覺得困擾的事情,利用不同的面向,把一幅心理拼圖拼湊起來。我發現令我身心疲累的主因是因為在小人仔成長的每個時刻,我都跟著重新經歷一次自己的成長,更發現到我內心深處的價值觀衝突。這是我從來沒有想過的。

重新審視自己的成長

從小到大,我被教導要敬畏自己的父母和長輩,時時刻刻都要做一個服從大人的孩子。我沒有意識到自己慢慢相信了有創意、有自己的想法是一件危險的事,因為我會給身邊的人帶來麻煩,令他們不開心。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啊!」就是其中一條沒有明文,卻深印在我心底的家訓。

受這家訓的潛移默化,當我遇到不公平或希望爭取的事情,通常都會自己忍耐,或等待念頭熄滅,由時間把每個不愉快的感受沖淡,逐漸把它們遺忘。可是,當我看著自己的孩子,那些曾被遺忘的感受一湧而上,不斷衝擊著我,原來我根本不認同原生家庭的教養價值觀,更萌生起一個念頭:「我不想小人仔成為另一個我。」

我希望小人仔不用壓抑自己的感受,開心和不開心都可以在媽媽面前表達出來。我當然要教導他「聽話」,但不是利用拳頭,而是要令他明白和接受生活上必定要有的規矩。我理想的親子關係不是建基於權威,而是從信任和理解上建立起來的。

這幅心理拼圖更令我醒悟到一個最核心的問題:我是為自己而生,為自己而活的。

與其單打獨鬥,慶幸有輔導員相伴

過去幾年,每天都累得想放棄,每天都困擾得好像要「死人冧樓」,每天都想著如何成為別人眼中的好媽媽。但是我沒有想過:只有自己才可好好照顧自己!梳理好自己的情緒,令自己有機會好好休息,精神滿滿,才是我要負起的責任!

輔導員對我來說就像霧裡一盞燈,引領我學會為自己「導航」,從不同的層面理解自己的困難,讓「心理地圖」呈現在我眼前,令我自己都能想到安頓身心的方法。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有自己獨特的難題,而人最大的希望,就是好好的活著,有情緒的「彈性」面對大大小小的人生課題。我覺得世上最大的情緒困擾,就是覺得自己沒有任何選擇,只有「硬食」,所以尋求幫助真的不如我當初所想,是一件「失敗」或「唔見得人」的事情。

與其單打獨鬥,我選擇了找一位領航員,陪我一同尋找出路。

編按:好想多謝PhD師奶仔用一連三集分享自己接受輔導的心路歷程。

就像她在第一集中所言,不少人對於尋求專業協助總是有點抗拒。這路上,我們也算是陪著師奶仔走過,看著她從抗拒到開始接受,再從中成長改變,當中最應該要領功的不是輔導員、治療師,而是她自己。

成為父母這條路滿是崎嶇,但的確不是每個人都需要尋求協助,有人資源比較多,再大的難關,也有很多支援;有人性格比較隨心,遇上煩憂跟朋友訴訴苦便行;有人老公係神隊友,再難都可以兩口子撐得住~不過,若你發現自己真的有苦只能自己啃,或者想有人幫你梳理眼前的困窘,搵到自己嘅心理拼圖,希望師奶仔的分享,可以給你一點助力,讓你為自己踏前一步。

POPA都推出咗一系列家長支援服務,希望可以支援到有需要嘅家長。

圖片來源:作者提供、Pexels

⭐自家廣告⭐

若想收到POPA最新活動詳情,可按此加入POPA活動發佈Whatsapp群組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