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人問我,和妹妹一起成長是什麼樣的感覺,我會說那是一段從「戰爭」到「聯盟」的過程。小時候的我們幾乎無時無刻不在爭吵,但隨著年歲漸長,爭執減少,取而代之的是無數次的互相扶持。這些回憶伴隨著我們一起成長,成為我生命中最珍貴的部分。
為小事爭吵的生活日常
小時候,我和妹妹幾乎無時無刻不在爭東西。最常爭的就是玩具或好味嘅嘢食。記得有一次,家裡買了一套新款的積木,對於熱愛砌砌疊疊的我來說,這套積木就像寶藏一樣。可妹妹卻偏偏也對它充滿興趣,硬是要一起玩,但佢要砌城堡,我卻想砌車。道不同不相為謀。我的積木,我當然想自己砌啦,兩人為此大吵一架,結果鬧得不歡而散。媽媽看在眼裏,卻沒有干涉。
但這樣的爭執通常不會持續太久。記得那天吵完之後,我最終都讓了積木給妹妹,但當然也會悶悶不樂,自己躲在房間裡。沒過多久,妹妹端著一盤水果進來,笑嘻嘻地遞給我:「食一舊啦,哥哥。」雖然心裡還有些不服氣,但我終究還是接過了她遞來的橙。那一刻,戰火暫時得到平息。
媽媽的「不為」,實際上是有所作為
我也是過後才知道,原來媽媽看到我讓了妹妹,知道妹妹「贏得」積木後,就把水果放在桌上,等妹妹主動把水果拿來給我。這就是我媽媽的策略,吵架時不干預,戰火稍為平息時,就製造機會讓我們相處,再找機會引導我們。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和妹妹之間漸漸建立了一些默契及感情。有一次,妹妹被選中參加學校的才藝表演,但她非常緊張,甚至連練習都提不起勁。那時我心想:「佢再咁落去實出醜。」於是,我主動幫她排練,每天陪她練習,還給她加油打氣。表演那天,我坐在台下,看著她順利完成演出,台下掌聲滿滿。我能看出,她在看到我的笑容時,心裡是感激的。
而在我需要幫助時,妹妹也從不吝嗇伸出援手。高中時,我喜歡了一個與她同班的學妹,妹妹竟成了我的小媒人,不時為我穿針引線。初時三人行,過了一排,她就開始臨時爽約。情節老土,但漸漸地,我真的與學妹愈走愈近,成就了我的初戀。老實說,我心裡也對妹妹心存感激和信任,很多時也會與她分享自己的戀愛煩惱。
到了大學,我和妹妹的生活變得忙碌,畢業後各有工作際遇,但彼此還是會互相支持。有一年,我面臨頗大的工作壓力,每天熬夜。當時媽媽卻病了,然後妹妹把大部分責任都擔在自己的肩膊上,探病及照顧屋企直到我能夠從工作抽身。
手足情就是總有親人在身邊的安心感
如今,我和妹妹雖然不再像小時候那樣能天天在一起,但我們的聯繫從未間斷。每當她遇到困難時,也總會來找我聊聊,而我也一樣,這種親密的手足關係給了我倆安心的感覺:總有一個親人會支持著自己。
梳理這手足情誼,我想年少時兄妹吵架真的很平常,我們的父母不立刻干預,讓我們有時間空間自己去解決大部份的爭拗,是我們以後親密的關係的重要基石。要是不時要有人來幫我們調解關係,我們又怎會學懂怎樣相處才會彼此覺得舒服?
圖片來源:Pexels、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