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導心理學家:親子間的憤怒,背後可能是因為愛

親子間的愛恨

人總是充滿矛盾,會做一些和自己意圖相反的事情。大人如是,孩子也如是。在處理親子關係的個案中,有一對傷痕纍纍的母子,讓我印象十分深刻。

個案分享

有一次和媽媽約談,她一開口就不停訴說兒子如何不聽話。一早起來,他就為了一件她眼中的小事,把特意為他準備的早飯和午餐飯盒全部倒在地上,還說那些食物不是人吃的。媽媽氣上心頭,也對着兒子罵他畜生也不如。然而,在憤怒的背後,我聽到的還有一絲悲涼。

「在你憤怒的背後,我還聽到傷心的聲音…….」我嘗試將媽媽的節奏減慢,鼓勵她聆聽自己。

媽媽沉靜下來,低下頭。

過了片刻,媽媽眼角的眼淚奪眶而出。
「他怎麼可以這樣對我……我是他媽媽……是她媽媽呀!』

親子之間的怒氣或多或少都源自愛。

這對母子其實很重視對方。這位媽媽,不論平時兒子如何惹他生氣,她怎樣責備兒子,她也風雨不改,每天5點起床為兒子預備早午飯,讓他每天都有新鮮又有營養的食物吃。而兒子,其實也堅持只會吃媽媽親自下廚為他預備的食物。

然而,要表達兒子糟蹋自己一片心意和愛的傷心,令這位媽媽感到很脆弱、無助;但怒氣,卻令她覺得自己有能力 。兒子也似乎在媽媽身上,學到以這種方法保護自己內心,那被媽媽不斷責備而帶來的無助感。

因此,他們又會以怒氣互相傷害。打翻早午飯的例子只是冰山一角,他們會用很多令對方難過的語言和行動,傷透對方的心,並令雙方更生氣。既難為自己,又折磨對方。

當我和媽媽探索了她作為母親的傷心以後,她開始接納自己的脆弱情緒,內心也開始有決心控制自己的怒氣,改變親子間互相傷害的惡性循環。那一晚,她向兒子表達她為他準備食物的心意和她的傷心。而兒子破天荒地,主動向媽媽道歉,擁抱媽媽。媽媽感到很驚訝,平時那個表面強悍、整天和媽媽作對的孩子,原來也會關心她的感受。

那次以後,雖然她們依然會有吵鬧,但是他們之間,多了忍讓、道歉、關心和愛的感覺。

愛和恨是鏡子的兩面。沒有愛,何來恨?沒有愛,何來傷心?沒有傷心,又何來表面的強悍來遮掩內心的脆弱,保護難言的傷痛,憑弔失落的愛?在心理治療的過程中,最需要和最難處理的,往往不是恨,而是愛。

圖片來源:Unsplash

註:為遵守保密原則及案主的私隱,個案資料已作適當修改。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