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玩玩具:該叫孩子收拾好才玩另一個嗎?

我們希望小朋友能建立收拾的習慣,會玩完一樣玩具,收拾好才玩另一樣。同時我們也害怕要求小朋友收拾時破壞了孩子玩耍時的想像力。那中間的衝突從哪裡來呢?

分享一下我的經歷。

▋孩子總在玩玩下走咗去

小兒子很喜歡砌Lego。有時候,他甚至喜歡把幾份Lego一起砌,去設計心目中所想的模型。更多時候,幾份Lego也不夠他玩,家裡其他東西也會成為他的目標,被用來堆砌他的故事,有手飾箱、衣夾、繩等等……

執玩具

不知為何,他總習慣在玩玩下途中,放下一切正在玩的玩具,在屋裏走來走去,甚至會喝杯水吃個水果,好像已經忘記了他剛才在做什麼。

如是見狀,我就會請他收拾好才可以走開,也試過先主動收起一些玩具,然後催他幫忙。豈料他會突然發起脾氣來,並會堅持把玩具拿出來擺陣。

我最初也覺得,要求他要有手尾,要負責任,有什麼不對呢?

▋媽,別碰我的東西

後來我開始想到,情況就如我讀書要完成論文。我會攤開一本本參考書和文獻,桌上也擺放著螢光筆、鉛筆、筆記本等有用的文具。桌上風景用「零亂不堪」來形容毫不誇張,而這狀態會維持好些日子,直到完成論文為止。

話雖如此,在完成論文過程中,我也需要一些時間休息、吃飯、約朋友去街。若此時我母親指責我:「你為何不收拾好才外出?太沒手尾了吧!」又或直接收拾整理我桌上的東西,我大概會想發脾氣吧。

由此,我明白了兒子為何會發脾氣。

因為他根本未玩完。
因為他玩得亂歸亂,其實是亂中有序,只是旁人看不出來。

▋「玩完」的定義不一

父母可能會問,那麼怎樣才算玩完呢?

對於成人來說,我們看玩具或一個遊戲,總有它的目的性、它的功能。以形狀配對的積木為例,我們認為孩子應該要把形狀配對正確,砌好便是玩完。假如孩子能跟我們期望的去完成,就証明孩子懂得了,孩子學會了。

假如見他們玩玩下配對積木,又會加入玩具車仔,然後又拿著小皮球。我們看著,會認為他在拿起玩具車仔的一刻,便「玩完」配對積木了,因為車仔跟配對這目的無關,然後我們會叫他們收起。

但孩子對「玩完」的定義跟大人不一樣,他們喜歡將玩具大雜燴一起玩。雖然在我們眼中,車仔與配對積木無關,但在孩子眼中,積木並非只有配對一個目的,積木也可以化成車道上的一塊木頭。

創立蒙特梭利教育法的Dr. Maria Montessori說過:「成人工作是為了完成任務,孩子工作是為了成長,為了長成他要成為的那個大人。所以這些經驗對孩子來說不只是遊戲,而是他為了成長而必須要完成的工作。」

所以,孩子正在享受遊戲時,大人不應打斷,應當等待孩子真正地玩完,才請他們去收拾玩具。

▋怎樣才知道小朋友玩完未?

1. 透過我們平日的觀察,看看孩子在玩甚麼?為什麼那樣玩?先放下我們的期望,在當下實實在在的觀察,慢慢我們就會能理解他的思路,當中我們或會因他的創意感到驚訝呢!

2. 我們可以透過溝通,了解孩子是否已完成,尤其是較大的孩子,我們可以直接問:「快到吃飯時間了,我看到你還未收拾玩具,是否未玩完?那待會能否先把玩具撥到一旁,我擔心妹妹會絆到。你可以晚點再繼續玩。」親子關係及溝通總是雙向的,孩子能明白我們的期望的同時,我們也分享自己的想法,而不是硬性要求孩子總聽話來建立習慣。

圖片來源:Unsplash

⭐自家廣告⭐

若想收到POPA最新活動詳情,可按此加入POPA活動發佈Whatsapp群組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