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特梭利教師:我在日本幼兒園學到,不用把孩子照顧得太「周到」

教會孩子感恩,從生活開始

飯局上,朋友為兒子點了食物,可是兒子吃了兩口,便說不要了,要求點另一些食物。誰知食物來了,他也是吃兩口就停手。如是者來回點了幾次菜,枱上堆滿大碟小碟,同枱幾個大人合力也沒法吃完。

朋友解釋,平日要讓兒子吃飯已很不容易,所以他想吃甚麼都會盡量滿足。我也是媽媽,當然明白她的難處,卻也難免因為浪費了一桌食物而覺得不舒服。

我也忘記了感激

「今早你的早餐是甚麼?閉目想像那份早餐,它經過了甚麼過程、經過哪些人的手中,才來到你面前讓你享用?」

我想起在一次非暴力溝通工作坊中,導師問我的這一個問題。

「有下田耕作的農夫、有搬運工人及貨櫃車司機……篩選、包裝、拿到菜市場去賣……經手的還有店員、廚師……愈想愈多。」

那是我第一次認真細想,如果不是所有這些人的功勞,這些食物根本不會來到我面前,因此心中對這些辛勞而陌生的人,生起了萬分感激。這些固然不是驚人的新發現,甚至是早知道的事實。只是,每日慣常地生活,日常裡的種種,如食物,對我來說已很理所當然。

我,雖然未至於慣性浪費,但其實何嘗不是五十步笑百步?
在物質富裕、講求效率的香港社會生活,我們是不是都很容易忘了一些最根本的東西?

如果孩子太習慣得到貼心呵護的照顧,會不會將一切視為理所當然?

看見「由始至終,學會珍惜」

早前,我有幸到日本一間蒙特梭利幼稚園參觀。去的時候剛好是梅子收成的季節,孩子主動端出梅子汁來招呼訪客,並興高采烈地向我們介紹,原來梅子都是他們幫忙採收的,而將梅子製作成新觧果汁的,也是這群小朋友。

原來,師生會在戶外種植,讓只有2至6歲的孩子幫忙照顧、收成、洗淨。而每個課室內,都總會見到孩子興致勃勃幫忙準備午餐的身影。由洗菜切菜,到幫忙準備漬物,都不會假手於人。

教會孩子感恩,從生活開始

就連平日在課室用的布,都由小朋友親手製作——先把洋蔥製成染料,然後染布、晾曬、熨平、縫合、摺布,每一個工序他們都參與其中。

如果要說這間學校有一個宗旨,大概會是「堅持讓孩子看到『由始至終』」。

因為要耕種,孩子才有機會從春天觀察到冬天,由發芽等待到結果,體會大地如何送給人們恩賜,供我們所需;因為要準備食物,小朋友才能親手摸過聞過食材最原初的模樣,才感受到食物經歷了多少過程、包含了多少用心,然後來到面前。

知道得來不易,所以知道感恩,知道珍惜。

回望香港,孩子吃的蘋果是切好的蘋果、坐在飯桌前就有一日三餐供應,髒衣服總是隔天就乾淨整齊地重現在衣櫃裡。他們總沒有太多機會接觸整個過程。

也許,把孩子照顧得太「周到」,反而會令他們錯過了最珍貴的領悟。

⭐自家廣告⭐

若想收到POPA最新活動詳情,可按此加入POPA活動發佈Whatsapp群組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