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改造孩子?性格多半是個好壞並存的套餐

孩子性格好壞兩面睇

孩子性格好壞兩面睇

「下個月要考試啦,今個星期仲要交project,我仲未開始溫,點算!!!」
「其他人好似都準備得七七八八,我都仲溫緊,實追唔到,肯定會唔合格…」
阿敏不停地說著她的擔憂。細看之下,她的手指頭全都被咬破了。

你以為通常是成績不好的學生才會這樣憂慮?其實不然。

阿敏的學業成績雖不算是學霸級,但各科也是班內的頭幾名,但即使這樣她對自己卻很沒信心,總是覺得自己做得不夠。隨著DSE的逼近,她的不安越來越嚴重,有時擔心起來會情緒失控,變得很激動,手手腳腳都在震。

「我好想集中精神溫書,但個腦停唔到!」阿敏被不斷的焦慮困擾著。

▌完美主義和焦慮是雙生兒?

焦慮在學生中很常見,但常被輕視和忽略,因為很多時有焦慮問題的學生都沒有學習或行為上的問題;相反,他們都是品學兼優、規行矩步,充滿責任感,甚至有起事來,都未必會找人幫手,因為擔心別人如何看他,又怕麻煩了他人。往往都要到問題嚴重到相當程度才會被發現。

阿敏就是這樣的例子,焦慮而且有點完美主義。為何這兩者總像雙生兒?

試想想,當一個人希望找到一個百份百的答案,常常會花比一般同學多時間去完成一件事,想了又想、改了又改,再跟其他人多番確認和比較,尤其是面對一些沒有標準答案的功課,例如作文、藝術創作、簡報等,他們會花費非常多時間。這習慣令他們要處理的事情漸漸堆積起來,生活變得越來越忙亂,直至不勝負荷。

▌想把事情做好,卻忘了放鬆

適量的壓力原本能提升個人表現,但當壓力過大,反而會使人表現下滑。焦慮的人往往未必察覺自己能承受的界限,忽視了自己休息和放鬆的需要,不斷為自己加壓,但越加壓,表現反而越差,表現一差,他們更加緊張。繼而傾向把事情災難化,就像阿敏考試有一兩條不懂,就會想到自己一定會不合格,然後考不進大學,然後…

旁人很自然第一步就想到叫阿敏放鬆,不要胡思亂想,凡事適可宜止。她的父母亦然。

不過阿敏聽了覺得父母都不明白她,因為她的完美主義一直以來都是她的成功方程式,她的努力和盡善盡美的態度為她帶來過不少成果和讚賞。告訴她要倒過來降低要求、停低休息,她很難理解和接受。

我呢?最初也和阿敏的父母一樣,苦惱要如何說服她不要太執著。不過最後能讓情況有所改善的關鍵竟是當我放棄糾正她的完美主義的時候!我順著她的性格,要她透過改善自己的狀態和定溫習計劃從而「改善成績」。

她聽到能「改善成績」,即時雙眼閃出光茫,找到動力繼續探討。

要集中溫習還是放鬆都是要先學會讓腦袋靜下來,再將事情定下先後輕重的次序,然後計劃時間表。當阿敏對自己的狀態和壓力源有所掌握後,就能在事前準備好如何應對,多作準備對阿敏而言是完全沒難度。

現在阿敏仍是會比較容易緊張,但情緒失控的情況已逐漸減少。

▌性格兩面睇是套餐

我間中會收到家長這樣的「求助」:「明明努力點就可以攞A,但孩子攞B就收貨,點先可以令他上進點?」我不期然就會想起阿敏。追求完美的學生背後的掙扎,旁人看到嗎?如果看到了,仍會希望子女這樣嗎?

我們經常認定了某些性格是好,某些是壞,因此嘗試去改變它,但其實性格大多數都是一個好壞並存的套餐。像阿敏,做事盡責但容易焦慮,有些人可能剛剛相反,粗心大意但開朗樂天。哪有說哪一種更好。

情緒也是一樣。焦慮的出現是在告訴我們甚麼讓我們感到危險或壓力,甚麼時候我們應該休息一下。子女的天性並不容易改變,反而助他們了解自己的性格和情緒,教他們和它好好相處,它們反而有機會成為孩子的好朋友、好幫手。

圖片來源:Unsplash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