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系列|「知驚」——恐懼都有界限

上集筆者簡單介紹過小朋友學識面對恐懼,對於佢嘅情緒發展係一個重要嘅里程碑。不過,如果孩子是遭受到暴力對待、精神上的虐待或性侵犯,這些創傷情境所引起的恐懼和焦慮,與正常童年經驗的恐懼對小朋友嘅影響係完全唔同!

所有事情都有界限,包括恐懼

科學研究發現當恐懼過咗小朋友可以接受嘅 threshold(界點),即是長時間處於持續恐懼和慢性焦慮 的環境中,而這些事情或感覺卻沒有被正視或處理,形成的童年陰影會影響小朋友大腦發育及結構,留下終身的烙印。

持續恐懼的典型例子是日日係屋企都可能被人打或鬧;慢性焦慮則像長時期擔心喺學校被欺凌等嘅情況。

試下閉上雙眼,想像你最怕係事物,而你對腳係郁唔到,只能與「恐懼」一直共存,呢個就係長期處於持續恐懼同慢性焦慮嘅意思。

你應該要知的杏仁核和海馬體

大腦的杏仁核和海馬體大家應該有聽過,原來它們和恐懼也有關係。根據對動物以及對人類的神經影像學研究,這兩個大腦結構會通力合作,把恐懼這感覺與特定事件/可怕環境,跟恐懼反應(行為)聯繫起來。

杏仁核用於偵測人或事件是否具有威脅性,而海馬體會將這些威脅的事或環境與恐懼反應聯繫起來,令人能作出恐懼條件反射,適當及及時去應對。

簡單嚟講,一個小朋友經歷恐懼事件,佢哋理應會學識將這種恐懼,與伴隨它的背景和條件聯繫起來,然後及時作出反應。例如胖虎成日打大雄,大雄梗係一見到胖虎嬲個樣就調頭走。咁代表住大雄嘅恐懼機制發展得唔錯。

恐懼

如果恐懼來源避無可避

但係如果傷害孩子的人,就係佢身邊的照顧者或者係最親嘅家人,佢哋就避無可避,世界只剩下恐懼。原本遇上可怕的事應該避開、逃走,現在卻只可以選擇默默承受。咁樣會令恐懼機制出現異常。

研究顯示,童年時期持續過量的恐懼會影響杏仁核和海馬體的發育及其性能,從而影響了應對威脅的能力。除了對這兩種大腦結構的影響之外,通過動物研究,科學家亦發現過分壓力會損害前額葉皮層的發育,令小朋友在反應、行為、集中力、注意力等等的發展受影響。

出了錯的恐懼反應機制

換言之,超過界點的恐懼會令恐懼反應機制無法發展出來。除了不懂對恐懼作出本能反應,持續的恐懼亦同時會破壞孩子正常腦部發育,扭曲了小朋友對威脅的感知和反應。

對於這些以為整個世界、所有人都對他有威脅的小朋友來說,各種各樣的情況都可能引發他們的恐懼及焦慮行為,影響他們情緒記憶的處理,亦損害了他們學習與他人社交互動的能力。

消除過度反應的恐懼,可能嗎?

你或許會以為孩子長大了,就會 Grow out of it,但研究告訴我們,這些兒時出現的持續恐懼大概不能只依賴時間去「被動遺忘」。一旦小朋友因持續的恐懼影響了其腦部發展,要消除這些恐懼的長遠影響,很可能需要他們作出很大的努力,而且那是十分複雜而漫長的過程。

一般來說,消除人對恐懼的條件反射,過程又被稱為「Extinction」,需要運用到其他大腦結構,如通過調節前額葉皮層中杏仁核的活動,來減少恐懼反應。

研究表明,「恐懼學習」(Fear learning)可以在生命的相對早期發生,可是「恐懼遺忘」(Fear unlearning)卻只有在大腦中的某些結構成熟後才能實現。因此,幼兒期產生的恐懼,可能需要數年時間,小朋友長大後才能有機會被修復。

在香港,每年 18歲以下社署新呈報虐兒個案數字大約有 1千宗,沒有呈報的數字不為人知。這些小朋友經歷過的恐懼,摧毀了他們童年的大部分,而他們也許還要用上大半生才能修復,這些恐懼所帶來的後遺症。

參考資料

  1. National Scientific Council on the Developing Child (2010). Persistent Fear and Anxiety Can Affect Young Children’s Learning and Development: Working Paper No. 9.
  2. 香港保護兒童會。按個案種類劃分的18歲以下社署新呈報虐兒個案數字(2008-2020年3月)。《香港幼兒發展指標》。

⭐自家廣告⭐

若想收到POPA最新活動詳情,可按此加入POPA活動發佈Whatsapp群組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