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讓我們更了解自己:五大人格特質,你屬於哪種?

疫情未完,很多人也期待能回復跟朋友家人見面相聚的日子,擺脫困在家中的苦悶日子。

雖然疫情讓我們飽受折磨,卻也為我們造就了不少空前絕後的機會——你試過如此長時間宅在家中對著四幅牆嗎?自孩子上學後,你試過如此密集跟他們相處嗎?這些陌生的日常,給了我們一個認識自己的機會。

▌實施社交距離時的兩種反應

你有沒有發現,觀乎身邊的人在實施社交距離時的反應,大致上可分為兩種人?

社交隔離

🐶:無法在家多留一會兒。他們平時差不多每天也會約見朋友,吃個飯逛個街,現在要他留在家獨自吃飯找娛樂,實在苦不堪言。他們雖然怕中肺炎,其實更怕悶。

🐱:很適應留在家的生活。他們認為藉此時機,能夠遠離人群,與自己獨處,是一件很幸運的事。每天在家工作、看電視、做飯、聽音樂,也享受著屬於自己的一片寧靜。

▌疫情下的外向者與內向者

這兩種人分別代表著典型外向者和內向者。外向者健談、合群、愛社交,內向者享受獨處的時光。

近日有一個研究,研究員要求內向者和外向者,要連續一星期表現出健談和好交際等等的典型外向行為。事後發現,外向者獲得不少好處,例如是心情變好,也體驗到展現真實自我的感覺。相反,內向者則沒有體驗到任何好處,他們只覺得心很累和很煩躁。

回到目前社會狀況,其實就像在做一個大型的相反實驗。內向者在社交隔離中可謂如魚得水,因為他們本身就不太需要社交活動,也不太需要感受到刺激和歡樂;隔離正好提供他們真正所需:獨處的空間。

反之,面對疫情,外向者則會痛苦得多,因為他們無法滿足社交、享受刺激等等的心理需要。

▌五大人格特質

當然,世上不會只有內向與外向兩種人。再了解得深入點,其實人格特質可再仔細分為五大維度,而這些特質也會形塑了我們如何應對疫情:

1. 經驗開放性(Openness to experience)– 想像力、審美、情感豐富、知性
👉高經驗開放性的人:容易沉醉在書本、音樂、其他創意點子裡,不會被隔離悶親!

2. 盡責性(Conscientiousness)– 條理、專注、盡責、適應力
👉高盡責性的人:能夠制定並嚴格遵守時間表,在家工作?作息?完全不受影響~

3. 外向性(Extroversion)– 熱情、社交、果斷,完全相反為內向
👉高外向性的人:上文已述,這裡略過~

4. 親和性(Agreeableness)– 對他人的尊重、同理、信任、合作
👉高親和力的人:與家庭成員相處較融洽,被逼留在家久了,磨擦也不會增加。

5. 情緒不穩定性(Neuroticism)– 焦慮、抑鬱、壓力、自我意識、脆弱
👉高情緒不穩定性的人:本來已容易有壓力和負面情緒,在這個艱難時刻,會有更大機會出現焦慮和抑鬱。如果你有這種傾向就要多多注意了。

▌了解人格特質,代表了什麼?

不過,以上這些也只是個十分概括的說法,每一個人也是多面的,即使有如此的性格傾向,也不代表一定有這些行為反應。但我們也可以觀察一下自己到底偏向哪一種,作為參考,對我們改善生活質素也很有幫助!

以我自身經驗為例,我的盡責性算高,所以一直在家工作也沒有偷懶(說給老闆聽🙈,說笑~),更反而因為上班下班時間模糊掉了,超時工作了也不自知。加上我情緒不穩定性也偏高,疫情下本來已神經緊張,再加上工作的壓力,身心狀態也很欠佳。

不過,我了解到,我的經驗開放性也高,能夠在閱讀、音樂、想像上獲得極大滿足。所以我開始制定一個休息時間表,讓自己嚴守下班和放假的時間,在這些空餘時間裡,全心全意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裡,電郵、Whatsapp全部也不讀不回,好好放鬆。

更重要是,過去我經常為自己的焦慮而焦慮,擔心自己被負面情緒佔據,但現在我知道,這其實是我的個性一部分,代表我特別敏感,對事情也特別上心,這也是進步的推動力呀!

性格特質,沒有哪個比哪個更好,我們生來如此,便學習帶著這份特質,好好生活。

參考資料

Smillie, L., & Haslam, N. (2020, May 7). Personalities that thrive in isolation and what we can all learn from time alone. | The Conversation.

Big 5 Personality Traits | Psychology Today Australia.

圖片來源:Pexel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