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爸爸夾心人的妙計:由夫妻親職協作,到跨代親職協作!

爸爸處理婆媳衝突

爸爸處理婆媳衝突

請外/祖父母幫忙照顧孩子是很普遍的事。也許我們要先明白,夫妻成為爸媽後,二人的親職互動是協作,牽涉上一代時,就是丈夫、太太與祖輩之間,形成的一個跨代親職協作!

爸爸顯身手的時機來了!

丈夫想破除自己父母的教養積習,太太有自己的做法,長輩們則有「養大你」的豐富經驗……事實擺在眼前,三者的教養方式可以是天淵之別。

不過,教養有差別也不一定會六國大封相,只在乎我們如何協調不同之處。

特別是在婆媳有衝突之時,要是爸爸能夠肯定太太和長輩心底想要付出的那份愛,洞悉將會爭執之處,及早出手,協調各人的親職角色和責任,或多或少可以舒緩彼此的磨擦。我們怎樣處理衝突,孩子也會從中見識和學習,將來模仿我們處理人際衝突的方法。

華人的跨代協作挑戰重重

理想歸理想,跨代親職協作總歸仍是挑戰重重。

2019年心理學家Hoang和Kirby的亞洲研究中,學者分析了來自香港、台灣、中國、日本以及新加坡等亞裔家庭,發現這一代父母的教養取態與上一代出現落差,而父母和上一代雙方都感到對方干涉自己,甚至要爭奪「孩子聽誰話」的教養話事權,其後雙方存有芥蒂。

這些事經常發生在上一代與他們的媳婦或女婿之間;且在香港、台灣和中國尤其明顯。

協作不良最終損害孩子的成長

在另一個涉及400多個家庭的研究裡,日本立命館大學和慶應義塾大學的學者注意到只由父母照顧的小孩子更願意與人親和地互動;而只由祖父母照顧的孩子,就傾向出現矛盾焦慮型的依附型態,亦即孩子容易感到焦慮不安,例如在玩樂期間無法完成某些事,經常大喊、尖叫。

相信原因與未能和父母建立穩固的安全感有關,而跨代管教的差異使孩子無所適從,會加劇不安。照顧者之間互不協調使孩子有更多機會「學懂」不與人合作,他們又會揣摩三方管教的鬆緊,取巧以獲得自己想要的東西。

給爸爸的三個錦囊妙計,及早協調婆媳親職

想令跨代的親職協調更順利?送一眾爸爸三個妙計:

一)盡早與太太協調教養方針

早在孩子出生前,爸爸們就要主動與太太談論育兒的方針和想法,調校彼此的方針。有些爸爸不懂育兒,想法不多,那就多問太太的看法。爸爸可採取「逐個擊破」的策略,在交由上一代照顧之前,先與太太達成教養上的協定。

當你能夠擁抱太太的照顧方式,同樣看為自己的教養方式,往後邀請上一代幫忙照顧時,就能清楚地轉達屬於你們的規則。二人同心、肯定的態度,能協助上一代更準確地掌握你們對照顧孩子的想法。

二)預先評估衝突誤區

認知到你和太太共同的教養理念後,你可以回想自己的成長經驗,評估哪些做法會與自己父母的教養觀有衝突。預先評估有助爸爸注意「誤區」,並且考慮避免的方法。考慮後可再問太太意見,當獲得她的配合時,「踩地雷」的機會將會減少。

舉例說有家中長輩認為「不要正面地讚孩子,以免寵壞」,但太太不太認同。這就要與太太討論,萬一將來孩子遇上長輩「講反話」時應如何回應,保護孩子和長輩(甚至太太)的「弱小」心靈。

三)挺身成為緩衝

分享一個筆者曾採用的「因時制宜」技巧。我認為多稱讚孩子無妨,所以當孩子長輩的稱讚時,我就把握機會「衝」出來認同長輩的稱讚:「他真的超級喜歡爺爺當面讚佢,爺爺,你看他笑得多開心!」、「多點讚他這方面,他喜歡你讚他。」

這樣做能讓上一代感到爸爸你對教養孩子是主動和「有一套想法的」,當你用言語向上一代表達自己的期望,實際上是先發制人地製造協調的緩衝。上一代聽到爸爸的期望,又多一個機會考慮調校自己。當爸爸沒有「隻眼開,隻眼閉」,不讓太太獨自去面對你們眼中上一代「不恰當」的做法,太太就不用感到自己在單打獨鬥,感到你作為她丈夫的同行和肯定。

前期與太太溝通,及早考慮婆媳的「誤區」,並且主動成為溝通的緩衝,有助培養出穩定而協調的教養模式。做這一切,最終受益的是子女:他們能在協調好的管教模式下,有安全感去表達需要和情緒,而且亦從中學習與人相處。

為人「兒子、丈夫和爸爸」的能夠勇於承擔父職,各方終會得益。

參考資料

  1. Hoang, N-P., & Kirby, J. (2019). A meta-ethnography synthesis of joint care practices between parents and grandparents from Asian cultural backgrounds: benefits and challenges. Journal of Child and Family Studies, 29, 605–619.
  2. Sun, Y., & Jiang, N. (2017). The Effect of Grandparents’ Co-parenting on Young Children’s Personality and Adaptation: Chinese Three-generation-families. Asian Social Science, 13(5). doi:10.5539/ass.v13n5p7

⭐自家廣告⭐

若想收到POPA最新活動詳情,可按此加入POPA活動發佈Whatsapp群組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