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教授:稱讚都要有「均衡套餐」

稱讚孩子的心理學

父母們應該都聽過不少理論學說,講應該如何稱讚小朋友。但係專家一時就叫家長 #稱讚過程,一時就叫我地 #稱讚孩子的特質,真係有種「媽,我好亂」嘅感覺。

▋兩派各有說法

由美國史丹福大學心理學家Carol Dweck為首的一派,話應該讚小朋友努力嘅過程,而唔係「聰明」呢類特質,咁先培養到孩子的「成長心態」。

然而,講到點樣培養孩子的道德品質時,多倫多大學兒童心理學教授Dr. Joan Grusec就話,直接讚孩子的品格特質(「你係個善良嘅人」),比稱讚孩子的行為(「你做咗件好事」)更有效。

咁唔通,為咗給予孩子合適的稱讚,我們每一次喺讚之前都停一停,load一load:「這是取得成就的時刻,所以我要稱讚過程」,或者「這是道德發展的時刻,所以我要表揚個人特質」?顯然不切實際。

▋稱讚都有「均衡套餐」

墨爾本大學心理學教授Lea Waters就提供咗一個新觀點,佢認為以上想法其實是一種「二元對立」思維,誤以為最好的稱讚方式只有一種。佢建議父母採取稱讚的「均衡套餐」,即係將兩種方法混合使用,既稱讚個人,又稱讚行為。

咁講可能太抽象,等我地直接舉例說明下:

「你充分發揮了你的創造力(特質),畫咗幅咁靚嘅畫(行為)。」
「你努力學習、勇於發問(行為),讓自己的數學才能更進一步(特質)。」

呢種混合稱讚方式嘅好處,在於可以同時向孩子傳遞兩個層面的資訊:
1. 認可了孩子的個人優勢,幫助孩子了解自的優勢,同時讓他知道優勢是動態的,是可以培養的。
2. 認可了孩子的行為,幫助孩子理解這些行為的好處,從而鼓勵他在未來重複這些行為,複製自己的成功。

參考資料

Waters, L. (2017). The strength switch. North Sydney, N.S.W.: Penguin Random House Australia.

⭐自家廣告⭐

若想收到POPA最新活動詳情,可按此加入POPA活動發佈Whatsapp群組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