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習老師十年路,由「鬧」到「唔鬧」的轉變

#179 Miss Leung (補習老師)

「10年前,剛剛畢業的我十分迷茫,不知道該從事什麼工作。偶然接觸到補習老師的工作,因為喜愛小朋友和擅長數學,就開始了我的補習生涯。我確定自己喜歡補習的工作後,就在一家頗有名氣的大型補習社做了7年,主要教幼稚園與小學學生,直到近年再轉做私人補習。

『鬧』係唯一方法?

初入行,我還不擅長和孩子相處,面對著小朋友犯錯,我也是採用『鬧』的方式。一來眼見身邊同事都會『鬧』,加上自己的成長經歷中,父母都一樣會罵我,『犯錯就要責罵』這個觀念早就植進腦海。

許多家長也是如此,會希望老師『惡』啲,甚至會特地囑咐:『即管鬧佢。』令我沒有意識到除了『鬧』,世上原來還有其他教導方式。

如果你都有鬧過,就會知道從來都只會愈罵愈多,而不會愈罵愈少。那陣子,連老闆都出言勸喻:『唔好成日鬧』,我才發現每次『鬧』,不單是影響到被責罵的小朋友,還有坐在附近的老師與小朋友。低氣壓的氣氛,令小朋友都很害怕,教學自然也有影響。再多幾次,我發現『鬧』根本成效不大,也開始尋求其他方法了。

說來感激,補習社有不定期的員工訓練,由資深同事分享如何與小朋友相處,或是與補習分校合辦,邀請不同專家,例如兒童心理學家作講座分享,我有機會愈聽愈多,在當中學習到同理心等概念。

同理心讓我更能換位思考,令我更意識到『鬧』的壞處。慢慢地,我也更能辨別不同學生的性格與能力,漸漸摸索出自己的一套方法。

補習老師 鬧小朋友

游走於溫柔與認真之間

小朋友做錯事就打罵,會因為怕而不敢再犯,看起來很有效果。但其實小朋友可能不明白自己做錯了什麼,在我看來是治標不治本。

所以我現在跟小朋友相處都會留意自己的聲線語調,平時盡量溫和,但到某些需要認真的時候,如小朋友犯錯時,我必需指正的話,我的語氣和行為會立刻改變。有些小朋友很精靈,很會看人眉頭眼額,察覺到人情緒的轉變,只要稍加引導便會認錯。

試過有一個很可愛的幼稚園小朋友,他發脾氣把練習本扔在地上,我馬上上前蹲下,跟他面對面用平靜的語氣去傾談,安撫他的情緒。經過引導之後,他意識到發脾氣不對,竟然主動去乖乖撿回練習本。我相信其中一個原因是我平日都會固定坐在某個位子,沒甚麼事也不會離開那張枱,所以孩子能意識到當中的不同,而我無需大吼。關鍵是營造一種不同的氣場!

但更重要的是我們大人要明白到小朋友年紀尚小,他們還未懂得好好調節情緒,是完全能夠理解的。

日子久了,我開始向學生家長分享更多自己的體會,有些家長見到我的教學成效,對我有了信任,自然會信服我的方法。

知識以外的教學工作

有了家長的信任後,可能因為我的教學方法令我與學生夠friend,溝通上會比家長容易些,我還會被託付兼任親子之間的溝通橋樑。

曾經有個小五學生的家長跟我說,小朋友在家中不聽話,希望我與孩子溝通一下,改善問題。甚至,有本身職業是老師的家長,都有同樣要求。

除了因為忙碌而沒有時間溝通外,我想可能是因為父母身份有著種種限制,要顧慮到自己的威嚴,令親子溝通會有困難。每當我遇上這種情況,哪怕幫助其實很有限,但只要我能力範圍內,我都覺得何樂而不為呢?作為一個外人,有時候反而能做到家人無法做到的事呢。

說起來有趣,回顧我自己小時候,比起家人,也確實更願意聽外人話。明明是同樣的一番話呀,家長口中說出是耳邊風,老師說出則是金玉良言。

當然,我不敢說我的教導能令每位學生都可以有很大進步,可只要一直用心教導,找到正確的方法,我相信最終還是會有成果。」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並已獲學生家長授權使用

⭐自家廣告⭐

若想收到POPA最新活動詳情,可按此加入POPA活動發佈Whatsapp群組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