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定義「家事」,找回做家務的幸福

做家務的幸福

「媽咪,今次工人姐姐放假,你好似做多咗嘢!」女兒說,兒子也附和。

▌我不要做家庭主婦

孩子真眼利!無錯,過去每次工人姐姐放假,我都如臨大敵,急急張羅鐘點。晚上洗完碗又黑口黑臉,到周五就嚷著要出外吃飯,心裡急急倒數工人姐姐歸來的日子,非常抑鬱。多年前我曾在自己的臉書上寫道:「正式展開為時一個月冇工人的絕望主婦生活 。」

因為我自小是港孩, 媽媽對我的照顧無微不至,她著我好好讀書就夠了,家務事是她這種家庭主婦才做的,成績好找份好工才是我的目標!

再加上長年看亦舒的小說,女主角均是獨立自主的職業女性,沒有一個在家相夫教子,更加令我認為做家事是次要的,可以外判儘量外判,才有經濟效益 。

▌重新定義「家事」

但現在有了家庭,孩子日漸長大,我深深了解到一個女人就算真係嫁到個「家明」,有了孩子後,無論如何也一定逃不過要跟柴米油鹽打交道。何況,一個天天跟柴米油鹽打交道的女人,難道就沒有價值了嗎?

在台灣臨床心理師洪仲清著的《你的存在本身就是美好》一書,他寫道:「『家事』的重點,先是『家』,然後才是『事』,為了維持一個家,為了自己與家人的幸福、安定去『做』的事,是我對做家事的想法。」

因此,我跟孩子說:「無錯,媽咪以前好憎做家務,覺得阻住我休息、睇書、工作。但是我現在才發現做家務其實也是一種工作、一種貢獻。而且我愈來愈享受做家事!」

▌做家務是一件很正念的事

女兒也說:「係呀!我覺得做家務的時候可以好正念!」

女兒說出個重點來,家務事,如果以正念來做,就會有不一樣的體驗。打個比方,假如掃地時,我們將身心也全然投入在掃地之中,專注自己手部的一舉一動、自己的腳步, 自然就能夠感到自在,不再浮躁。

真有智慧,幸好她沒有看亦舒。

所以工人姐姐放假前,就一家人開家庭會議,每人認頭必須分擔的家務,一起為個家負責。

▌有一種幸福叫付出

現在當我每天六時被鬧鐘鬧醒時,心裡都感恩能夠有機會為家人做早餐;拖地、洗碗、洗廁所時一心一意保持正念,心裏不再抱怨唸嘮──為何地板那麼髒、甚麼時候才掃得完、今晚要煮甚麼──這些過去未來的事情,漸漸發覺愈做愈起勁!

而最近青春期突變cool爆的弟弟,早餐後竟主動摟著我說:「媽咪,多謝您起身煮早餐比我!」噢,我這名主婦不再絕望了!現在我開始領會到,真心喜歡當全職媽媽的朋友所擁有的幸福感覺 !

兩年後,工人姐姐應該可以另謀高就吧。

圖片來源:Unsplash

⭐自家廣告⭐

若想收到POPA最新活動詳情,可按此加入POPA活動發佈Whatsapp群組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