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避不可恥也很有用:我認識的一個愛登士家庭

「其實係咪間屋風水唔好呢……」談起她那複雜糾纏的家庭時,她下了這樣的結論。她因與家人不和,早在八年前就搬離了那個家。

她是我朋友阿玲,她整個家庭我也認識,每個成員性格都好出,好Dram。而阿玲是排行第三的孩子,對上有兩個家姐,對下有一個弟弟。

二家姐——全家買佢怕的任性女孩

從小和阿玲擠在同一間房的是二家姐,她們分睡碌架床,房中書桌多是她在用。阿玲是一位老師,不時要埋首改簿備課,壓力很大,二家姐分明見狀,卻依然故我繼續在房間睇劇聽歌,談體諒已太奢侈,因為她有時甚至會故意開大音量。反過來,假如是阿玲夜歸,即使躡手躡腳走進房間,也會因「嘈到佢」而被二家姐罵得狗血淋頭。

我認識的一個愛登士家庭

全家也買二家姐怕,包括媽媽。二家姐工作多年,只給微薄家用,媽媽不但沒有吭聲,還為她炮製三餐。二家姐飯後碗也不用洗,間中挑剔飯菜如何不對胃口。她年過三十,仍然不懂照顧自己,心智像停留在十多歲。

媽媽——用錢填滿自己的不安全感

你以為媽媽是善男信女?也不然。朋友憶述,幼年時媽媽才是家裡的狠角色。幾個孩子自小就要看媽媽臉色做人,這個母親角色在他們眼中,是枚隨時會爆的炸彈,但她在氣什麼,其實沒人知。有次她一進門就質問,她這麼辛苦工作養家,點解返到屋企都無人斟杯水畀佢,然後大罵孩子家務做得不夠好,逐樣逐樣鬧,逐個逐個鬧,有時也會郁手。

在孩子還在讀初中時,媽媽已日日夜夜唸他們要是早點賺錢就好了。終於一到15歲的暑假,他們就去做暑期工,把賺來的錢交給媽媽。家用交得多,就代表很疼她,她也就安心,也開心;交得少,她會傷心哭訴為何她為這頭家付出了這麼多,但孩子不知恩圖報。她最怕是沒人照顧她、愛她。

爸爸——家裡的出氣袋

被罵的不只孩子,事實上,一天到晚被罵得最多的是爸爸才對——被罵賺不了錢、又窮又無用,總之家裡有任何問題也是他的錯,不時被老婆打。孩子看得多了,也有樣學樣,對爸爸一絲尊重也沒有。但他每次都會忍下來,沉默了二十多年,就像一個沒有感情的木偶。阿玲說,回想起來,這個爸爸在這個家是隱形的、缺席的,幾乎沒有跟他相處聊天的回憶。

最近我從阿玲口中得知,她爸爸一次又一次墮進了騙局,聽說是有個女人對他又呃又氹,他最後欠下周身債,四圍問親戚朋友借錢,同時他也出現了精神問題,時常講些神怪事,個個對他避之則吉。幾個子女也曾借錢給爸爸,但去到一個地步發覺這是無底深潭,下定決心不會再幫他,爸爸卻說要斷絕父子關係。最後,這個男人因為無處可去,今天仍然留在那個屋子裡面,可是依然沒有人當他是這個家的一份子。

大家姐——媽媽的複製版

爸爸和媽媽或因為忙,或因為自己問題,便將照顧弟妹的責任都交到這個大家姐肩上。她要教弟妹做功課,家務大部分也是她來做,所以弟妹從小也像聽媽媽的話般聽她的,經常當她的跑腿。不過,弟妹到高中時,踏入了反叛期,開始有自己思想,便慢慢不聽大家姐的話,大家姐很氣弟妹大了之後有毛有翼,沒有顧念她的照顧與付出。

大家姐特別氣阿玲,即她的三妹,因為阿玲讀書最厲害,畢業後也搵到最多錢,她間或跟阿玲說的一句話透露出她的不甘:「如果我細個唔洗打工同照顧你哋,好似你咁幸福可以專心讀書,我都會讀到。」她覺得媽媽只疼這個高成就的三妹,而她這個重讀後還是升不了大學的,好像永遠得不到媽媽的認可和讚美。一度是家中權力核心的大家姐,如今竟然勢了,沒有人重視了。

弟弟——看人臉色的調和者

弟弟跟阿玲最親近,性格也最相似,都是八面玲瓏那一種,大概這是因為他們兩姊弟,長期也是看著媽媽、大家姐和二家姐臉色做人,早就學會如何討好別人,如何在連連的人際風暴之中打滾。有什麼事發生,他們也是先想別人,之後才想自己。弟弟忙著為各人分憂、調解,曾經大壓力到不敢回家,很怕被媽媽見到他不開心。

阿玲——逃了出去的倖存者

6個人、15段單對單的關係,跨越20年的時空,愈來愈糾葛。同一件事情,6個人看到6個版本,譬如說,大家姐怨恨媽媽偏心三妹和弟弟,以致嫁人後就不怎和娘家聯繫了;阿玲卻不解大家姐和二家姐不像自己發自內心關心媽媽,為何媽媽一顆心卻從來偏向這兩人;媽媽只覺得左右為難,怎麼個個也說她偏心誰。

每天那間屋子也發生好多事,令人身心俱疲,在阿玲大學畢業後不久,她想到搬走。可是她的家人卻不想她走,到底是糾纏了這麼多年,是愛是恨也是互相依存,一下子要分裂,太難接受,或許這是「就算痛苦,也寧願一起痛苦」?

阿玲也有掙扎,確實有得揀,又點會想過住有家人等如沒家人的日子,更何況,拋下家人一走了之咪好衰?

勝在朋友多的她,在朋輩的大力支持下,終於換來了自己的空間,調整了步伐。起初嘛,她還是有點不習慣,突然一個人住進比以前還大的屋子,人又少了5個,但很快,她就享受起這份清靜來。「原來正常生活是這樣的。」

偶爾還是會聽到阿玲談起家裡各人現況:爸爸像租客寄居,偶有失常表現;媽媽焦慮子女接連離巢,剩下自己面對失常丈夫,又不願離婚;難得做節一家人團聚,大家姐又發脾氣缺席了;二家姐還是飯來張口,推卸責任;弟弟很想搬走,卻因為媽媽留下來……

阿玲說,幸好當初搬了出來,如果她還在裡面住,她一定會瘋掉。

我也覺得,她現在是一家裡活得最自主而幸福的那一個。也不是說,家人是壞人,只是每個人都有渴求,都有自己的難題要處理,而幾個人的難題交集在一起,就會催生出誤解、失望、衝突、指責與心結。

能解開原生家庭的結當然理想,但如果結纏得太死,退一步選擇離場,難道不能說這不失為當下一個更好的選擇嗎?

*以上故事人物為化名
圖片來源:unsplash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