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兒子一封家書而來的思考:分數還是創意更重要?

創意與分數

兒子唸七年級,跟其他大多數唸國際學校的學生一樣,都不太喜歡中文科,中文水平也只有小三、小四程度,功課經常錯字百出,所以每次提交前也會讓我過過目。

那天他有一份「家書」的作文功課,印象中女兒以往也有這樣一份功課,她最後好像是寫給祖母的。

▌文思泉湧的兒子

我好奇問兒子:「你打算寫給誰呢?」他說:「待會你就知道啦!」

兒子寫功課的態度和女兒完全不一樣,他不喜歡在落筆前跟我討論,我也習慣了他的性子,而且相信他今年升了班,再重犯像去年把描寫文寫成了說明文的錯誤機會也不大吧,況且「家書」斷不會出甚麼大差池 。

接著見他挺認真地苦戰了一個下午——所謂「認真」是中途沒有去冰箱拿東西吃,或者走來走去,還問我拿原稿紙,突然變了一名文青,文思不絕似地寫寫寫,最後就滿意地把大作交給我!

▌出乎意料的「家書」

我滿懷期待地馬上細閱第一句:「我的香港啊!您是否生病了?」

我馬上直呼:「什麼!你的收信人是香港?家書應該是寫給姨媽姑姐那一類的人,寫給香港,老師會否不OK?會不會失分呢? 」

兒子馬上說:「香港是我家!這是擬人法。」

▌創意事小,分數唯大?

他說得不錯,而且也很符合他「不按牌理出牌」的性格,不過我自小被訓練的「計分攻略」思維模式也馬上跑了出來。

我馬上查閱老師的功課指引,共三點:「一,用原稿紙寫一封家書,200 – 300字;二,內容不限,以真摯感人,格式正確為佳;三,請收信人在信件未尾寫點感受。」

「第一跟第二點你也符合要求,不過你看第三點要收信人寫感受,你如何找香港寫感受給你?早說你要看清題目啦!以前家姐也是寫給祖母,不如你……」(我又開始進入說教模式,下刪一萬字。現在寫出來才覺得自己這番說話有多討厭……)

兒子生氣地搶白說:「沒問題呀,這裡說內容不限。總之,我不會再重新寫。我自己想到將收信對象改成香港,我很喜歡,我不在乎我拿多少分!」我感到他真心覺得自己的創作是「很正」的。

「好吧!我知道您費了好多心思寫,而且內容也很真摯,我看到你真的很愛香港,特別最後一句祝你早日康復!」這是我的真心話:「不過這樣交上去,可能會失第三點的分,你自己衡量吧!我幫你改一改文中一些錯字,你謄寫好就交吧!」

那一刻我仍然對分數耿耿於懷,希望他不要總是那麼不羈 。要明白功課要計分時,真的要懂得循規蹈矩一點,跟遊戲規則,才不會蝕底。

▌欣賞跳出框外的孩子

那天晚上不禁向朋友吐槽。

誰知朋友拍手稱好:「其實我很欣賞你兒子,他做得很好。香港是我家,要寫家書,當然寫給香港!他實在太可愛了!」

是的,是我這個媽媽太不可愛了!太急功近利了!我和大多數媽媽一樣,一到跟孩子做功課,就被考試準則困住了,走不出標準答案這個牢籠,對兒子在框框外所發揮的創意和潛力視而不見。

我也忘了欣賞兒子不畏制度加諸身上的包袱、不計較分數高下的自由意志、不理他人目光,並且捍衛和尊重自己創作的勇氣!

▌檢視應試文化下長大的自己

我呢?我這一代人就是在應試文化下長大,能取高分才答,沒把握就不答,背誦標準答案、不求甚解,只敢跟著社會的遊戲規則一步一步走、不敢越雷池半步,還期望孩子跟我的一套走。

或許我就是缺乏兒子跳出框框的勇氣!
或許我經常陷入要孩子跟我一致的誤區!
或許我太擔心他這樣子會走冤枉路!

兒子, 謝謝你!下一次當你說「我不在乎老師給多少分」的時候,我不會先評價,我會聽多一點、了解多一點、欣賞多一點你背後在乎的是什麼!也會坦誠告訴你媽媽內心的脆弱和擔心,讓你也知道媽媽在乎和憂慮的是甚麼。

後記:

最後我靈機一觸,將自己扮成「香港」,寫下我收到信後的感受,欣賞兒子對「我」的「關懷」和「祝福」!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