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需要的不是Like & Share

孩子需要的不是Like & Share

「媽咪!貼紙,全部都係貼紙!」
「係呀,快啲去玩啦!」

我和兒子正在新加坡國家美術館的兒童展館內。那裡有一個由著名藝術家草間彌生設計的「家」,從地板、牆壁、天花、傢俱,以至各式各樣的碗碟、書本、玩具,全部髹上了白漆,小朋友可以拿著特製的圓點貼紙到處貼,舖天蓋地丶色彩繽紛的貼紙隨著時間累積下來,房間便成為獨一無二的藝術品了。

哪個小孩不愛貼紙?這展館有多受歡迎可想而知。我們去的那天,館外排著長長的人龍,每人只能在館裡逗留五分鐘。好不容易輪到我們了,兒子馬上像被磁石吸著般,忙碌地到處黏黏貼貼起來。

這時,身邊傳來另一位家長的聲音:「站這邊拍一張!」「來,舉起貼紙,笑一個!」「這𥚃擺個甫士!」她的孩子聽話地放下手中的貼紙,面對鏡頭,露出可愛的笑容。五分鐘的時限很快便在一個又一個的selfie和甫士中過去了,離開的時候,只見那位家長滿足地在IG為照片調整filter,反觀小朋友卻意猶未盡,悶悶不樂地離開。我看著這情景,不禁納悶,這家長來這個展館的目的,究竟是來拍照「打咭」,還是希望讓孩子開心的玩,並把握得的機會參與大師的藝術創作?

當然,我也是凡夫俗子,我也喜歡為兒子拍照。那名家長的心態,我也懂得。但拍照和玩,那一個比較重要?只有短短五分鐘,我寧願選擇讓兒子盡情的玩,自己站在一旁偷拍,即使拍不到正面,對不了焦點,只要日後重看這些照片的時候,我會想起他當時玩得有多起勁,也就達到目的了。

為子女拍照,留住美好時光,紀錄成長點滴,和至親好友分享,本來是一件美好的事。每次我重看父母為我小時候拍的菲林照片,都會有種暖在心頭的感動。問題在於這個什麼都講究「相機食先」的年代:去那裡玩了、吃了什麼大餐、小朋友做了什麼事,通通先拍照呃like再說,彷彿照片上的讚好就等同於別人對自己育兒方法的認同,越多人like,彷彿就越能代表我們是一名好爸爸、好媽媽。

下次拿起相機拍照上載到社交媒體前,或許我們都可以撫心自問,孩子當下真正需要的,到底是什麼?

只是,可愛的親子照片拍下來了,放上IG或Fb了,朋友們都like了,就真的代表我們是好父母嗎?有時我不禁懷疑,這種「影相大過天」的心態,長久下去會對父母和孩子灌輸一種怎樣的價值觀?想玩的貼紙沒有玩到,不要緊,影相和呃like 比較重要。生活不開心,沒關係,看上去完美就行了。這,真的是我們想鼓勵的嗎?

在這個社交媒體橫行的世代,很多事情已經和我們小時候的那個世界大大不同。但我相信,有些東西是不會變的:古今中外的小孩子,都需要玩、需要陪伴、需要愛。孩子的快樂,不是可以用多少個like或share來衡量的。下次拿起相機拍照上載到社交媒體前,或許我們都可以撫心自問,孩子當下真正需要的,到底是什麼?我們的出發點,是為孩子紀錄分享美好時刻,還是為自己好爸爸好媽媽的身份,呃多幾個like?

⭐自家廣告⭐

若想收到POPA最新活動詳情,可按此加入POPA活動發佈Whatsapp群組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