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都忘記了自己|先有Happy Mom,才有Happy Kid

「我都好想做返BB呀。」

「吓?點解呀?你又話想快啲大個,可以做好多想做嘅事。」

「做BB就唔使成日俾人鬧囉。」

「⋯⋯⋯⋯」

剛看過一集《多啦A夢》,兒子對我這樣說。

故事講述大雄坐時光機回到自己出生時,看見媽媽對自己的無微不至、呵護備至,發現平日總是兇巴巴的媽媽也有對自己溫柔的一面,很想變回BB。

聽到兒子的話,我不禁反省:「我真的經常罵他嗎?我真的很想罵他嗎?」

回想起來,責罵孩子的背後原因,一半是孩子的行為,而另一半也許是自身心情的影響。

「你自己玩住先啦!我飯都未得閒食呀!」

「你唔好再嘈喇!我已經好頭痛。」

「可唔可以畀我抖下?我病都無得休息。」

媽媽 疲勞1

每日起床後機械式地趕流程,照顧孩子體力透支。其實,當自己的基本需要也未得到滿足時,心情又怎麼會好呢?

忙到忘記了飲水的媽媽

就像我某天在街上碰到剛送飯到學校給兩個女兒的媽媽,她訴說了一天忙碌緊湊的時間表——早上準備早餐、催促兩個女兒換校服、趕校巴,之後回家吸塵拖地,便又開始要準備午餐給女兒,趕忙在指定時間前把午餐盒送到學校……

談到口乾的時候,她才想起原來忙了一個早上,自己仍未喝過一口水,她在袋子裡拿出了一支茶:「做咗成朝,都唔記得咗自己仲未飲過水,好口渴。」話音未落,她又要趕去街市買菜了,待會還要去接放學呢。忙足一天,卻沒一點空間留給自己。

這不就是我的日程嗎?原來12點多我還未吃早餐,腦海裡還計劃著今日到超級市場的購物清單、晚餐要煮什麼、有沒有時間煲湯……

有了孩子,便要虐待自己嗎?

我們總是以小朋友優先,自己的事都習慣放在最後。

有一段時間,我忙得洗手間也沒時間上,最後弄至尿道炎。

——不是誇張。早兩年因疫情開始停課,我每天既要陪哥哥上網課跟作業、又要哄弟弟午睡,加上無休止的家務,總是分身不暇。好了,當我以為終於能上洗手間時,弟弟突然哭醒,我忍著小便先跑去哄他,一忍便大半小時。如此情節,不時上演。至有一天,我上小便的時候發現尿液有血,才發現那麼嚴重,之後一星期還要忍受著痛楚繼續每天的行程。

先處理心情,後處理事情

管教孩子不容易,常聽到教養專家的一句說話:「先處理好心情,後處理事情。」說的是當孩子鬧情緒時,父母應先同理他們的感受,待他們的心理得到紓緩後,再慢慢與他談道理才見效果。

很多人不知道,在父母身上同樣可套用,當父母有好的心情,對孩子的「麻煩事情」也能有更大的包容,更多的耐性。理解孩子的情感雖重要,但媽媽的心情也絕對不能忽視。

 Happy Mom, Happy Kid是怎樣煉成的?

每日重覆的家務很壓逼,有時真的想放低一下,我跟老公提出了每星期給我一個Happy Friday,老公放工後負責買外賣回來,讓我有一晚能輕鬆地看著電視吃飯,不用煮飯又不用洗一大堆碗,心情頓時開朗一些,對孩子也少一點怒火。

當晚,兒子在他的「百寶袋」內拿了一顆粉紅色寶石給我,說要給我一粒藥。

「為什麼要吃藥?」我奇怪道。

「這是一粒好心情藥,吃了後心情給變好的。」兒子說。

我笑了一笑,的確,心情好就是我們的靈丹妙藥。所以要做到”Happy mom, Happy kid”,我們真的先要好好照顧自己。

圖片來源:freepik, Pexels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