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鬧並非籌碼,對著孩子,大人得要守住底線

對著孩子,凡事妥協不是解決辦法

前陣子帶女兒外出午膳,給我目睹引以為鑑的一幕。

當時鄰座有兩爺孫,孫女大概七歲左右。身穿校裙的她,竟懶理外人目光,把雙腿大剌剌地棟放在卡座上。她跟時下大部分小朋友一樣,整頓飯就是機不離手,全神貫注在那電子屏幕上,雙手根本無暇拿起飯碗。長輩看在眼裡,又怎會忍心?餘下的劇情發展,相信「心水清」的各位早就猜到吧。爺爺拿起飯碗,逐口逐口把飯送到孫女口中。女孩吃了幾口便耍手擰頭,爺爺再餵,她就索性推開爺爺的手……

坦白說,我實在有點看不下去。

有人話,長輩就是縱容,我卻無意把責任全都算到老人家頭上,畢竟這類「低級錯誤」即使連我們做父母的也犯下不少。你有沒有試過外出用膳,孩子不斷鬧情緒,最終只有出動電子奶嘴以換來片刻安寧?我有。你又有否試過孩子扭抱,蹲在行人路上示威,雙方僵持十多分鐘,最後還是要出動零食攻勢只為求他多走幾步?我有。

自問非神級家長,不是每次都做到一聲令下孩子便乖乖就範,但作為父母,我認為有些底線還是得守住。話說女兒間中便進行「飯桌不合作運動」,她要什麼我當然知道,但我不會一開始就滿足她,始終以電子奶嘴「送飯」也實在超出了我的接受範圍。我會先以紙筆、圖書等試圖讓女兒安靜下來。有時,她會跟我繼續拉鋸,那麼我會考慮在離開餐廳前的十分鐘給她少少「甜頭」。是的,我要求自己把女兒使用電子產品的時間限制在十分鐘以內,而她必須先給我好好吃飯。這是我的底線,也是我作為媽媽的一點堅持。

有人認為這做法只是另一種妥協,說到底還不是回應了孩子的要求?當然,我清楚這絕對不是最好的方法,但作為經常要「一枝公」帶孩子外出的媽媽,也只能在捍衛底線及其他食客權利的同時,盡量取個平衡。再說,孩子的性格也是關鍵,我女兒是個超級硬性子,多次跟她硬碰,總是更加一發不可收拾,所以我選擇了這個算是軟硬兼施的方法,大前提是大人要制定好界線,絕不能被孩子牽著鼻子走。我想讓她明白世上並無不勞而獲,而哭鬧並非威脅大人的談判籌碼。

小朋友最叻就是測試大人的底線,萬一我們妥協,他們就會愈踩愈過。最怕是日子久了,主導權都操控在孩子手上,到時要收復失地就難。作家王廸詩對妥協就有這樣的見解:「『妥協』是很大的誘惑,因為它彷彿會令一切順利起來,不用煩惱。但其實妥協並沒有解決問題,你只是將問題掃入梳化底,裝作若無其事地繼續生活。」她談的雖是感情及工作上的妥協,但放諸管教孩子的問題上,其實一樣。

計我話,妥協不單是誘惑,用得多還會上癮。所以,趁孩子的問題還未在梳化底放到發霉腐爛之前,還是趕緊把它們翻出來,好好正視一下。

⭐自家廣告⭐

若想收到POPA最新活動詳情,可按此加入POPA活動發佈Whatsapp群組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