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歲媽媽的中年危機:在家庭與自我之間找到平衡

「我最近發現自己好似有老花。」在中學同學聚會上,我向大家宣告這近日無預警地走進生活的困擾。

沒料到大家非常有共鳴,有的跟我說早兩年已開始出現這狀況;有的說時還推一推眼鏡作示範,教我看近距離的物件時要先把它拉遠一點。數十載的友情,就是這麼窩心。

40歲的分水嶺:當生活開始出現轉變

那些年我們談追星、談選科,八卦誰先拍拖,又或是討論補習前到哪裡吃下午茶最化算,怎料一晃眼卻聊起老花和更年期。這些曾經以為離我們很遠的事,現在聊起來就如英國人談論天氣般自然。

40歲媽媽的中年危機:在家庭與自我之間找到平衡

想當年面對30仿似如臨大敵,現在看來,40歲才是真正的人生分水嶺。先撇開體力大不如前,踏入四字頭,生活上許多大大小小的事好像突然關了卡。工作遇上瓶頸,曾經滿有信心的事情變得不再那麼得心應手。想發展第二事業,又發現要學習的比想像中更多。婚姻嗎?來到第二個七年之癢,確實有點暗湧。以為早習慣了平淡如水的夫妻日常,但原來相比各自安好,努力做人父母,我內心期盼的是和另一半有更多的溝通。

夾心世代壓力:家庭、工作與自我角色的拉扯

曾聽說中年是人生第二個青春期,同樣會經歷荷爾蒙變化;同樣會質疑自己,感到無所適從。不知道是否孩子開始長大,情感上沒再那麼依賴我。我開始出現身份認同危機,懷疑自己在這個家的價值。最不解的是明明家裡和孩子的大小事還是得依靠我,但或許一切逐漸變得理所當然,感覺好像連我都無法定義自己。

「你話如果早啲生係咪好啲呢?」席間,我問坐在旁邊的友人。她的大女兒剛滿16歲,已能充當半個大人,幫手照顧席上的其他孩子,心裡不禁有點羨慕。

她大概看穿了我的心事,對我說:「大女現在的確較懂事,可以幫下手,但係我仲有個細嘅哩。再講,我爸爸最近開始出現輕微老人癡呆……」。成日話「你睇我好,我睇你好」,只能說家家有本難念的經。

面對中年危機:自我價值的再探索

我們慨嘆「早生有早生嘅好」,就如我們的父母不少都是才剛步入中年,孩子都已長大獨立,然後還有健康的身體和心力去慢慢享受餘下的人生。反觀我們這一代許多都是夾心照顧者,上有年邁的雙親,下有年紀尚小的孩子。壓力之大,不是忘了自己也是需要被照顧的一個,就是根本無暇去好好照顧自己。

說是又茫然,又疲憊,我卻又好像比任何一個階段更了解自己。之所以迷失,並非我不知道想要什麼,只是當我想打破僵局,卻又因為生活上的種種責任和限制而無法隨心而行,心裡就頓時感到無力、焦躁。

向內找回力量:從自我照顧到人生新方向

台灣專欄作家丘美珍認為「一個困頓的生命要設法找到自己的出路,重點在於『找』,因為生命並不會『自有』出路。」於是我重拾游泳習慣,借助多巴胺帶來快樂和動力;我嘗試投放更多時間經營第二事業,期望整理師的身份能被看見;我學習向伴侶坦誠,不再永遠把自己的感受放其次。當然,生活並沒有一下子變得一帆風順,但當我重新把目光投向自己,真的慢慢感覺到改變。我開始明白一個人的快樂和滿足感不該單靠別人去成全,當價值能夠自找,心就能穩下來,人生也就有了方向。

Life will find its way——中年的蛻變之路,去找就對了。

圖片來源:Pexels

🔹POPA家長支援服務🔹

我們的團隊來自不同界別,分享共同理念:關顧孩子成長,陪伴家長同行,期望以自身專業,為家長及孩子提供適切支援,包括教養諮詢|家庭治療|兒童為本遊戲治療|個人輔導|伴侶/婚姻輔導等,如你也希望有人同行,聆聽你現在的困難,可按這裡了解詳情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