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媽練習生|孩子想要的是和別人連結,而不是Attention

當很多人會說孩子搗蛋不過是想要得到關注,「Attention seeking」;你可有想過他們想要的不是Attention,而是和別人連結?——這是  POPA 課室 的阿Yan做義工時,從待領養的孩子們身上找到的大發現:

孩子要的快樂很簡單

大概在5年前,我在一家幼兒園那裡做義工,一星期一次。這家幼兒園的小朋友正等待領養,而我照顧那一樓層的小朋友都是6歲以下,而且大部分都有唐氏綜合症。

這一班小朋友是好活潑、好搞笑、好開心的小人仔,他們嘻嘻哈哈的笑聲會感染你,跟他們也一起笑起來。然後,你會忘記你本應做的事情,後來才醒起,原來我是要替他們穿好衣服,幫他們扣上鈕釦。他們會用短短的小手環抱你的頸,將你的臉貼到他們的臉,然後又一陣笑聲,好開心又好窩心。

和別人連結04

除了唐氏的孩子之外,這裡還有幾位小朋友是有其他需要的,其中一個大概4、5歲的女孩行動不方便,手腳都沒有足夠力氣去支撐自己。所以好多時我們都是躺著跟她玩的。

我記得我們有兩、三個義工,每個星期都會去想有什麼可以跟她玩,可不可以跟她畫畫,或者帶一些躺著也能玩的玩具呢?跟她扔豆袋,又故意用古靈精怪的聲音跟她聊天等等…

而這位妹妹最喜歡的活動其實很簡單,就是我們一起躺在她旁邊講起故事書。

一個舉動,就能讓頑皮的孩子安靜下來?

又有另一位小朋友,我們叫他做Kayden(化名),他是全場最年長,以及最調皮的一位男孩子。

他的腳有些不方便,需要用到腳架,但因為他力氣很大,如果他只用前臂去行動,速度會比用腳架更快,所以他總是把腳架踢到一旁。只是,姑娘不想他的腳完全無力,希望他可以練習肌力,因此經常追著他要他戴回腳架。

我們這一組義工是夜更,去到幼兒園時會先跟小朋友玩一會,大概一小時左右,然後照料他們吃飯、刷牙、洗臉、看電視、喝一杯奶……再哄睡。

有一晚就輪到我去陪Kayden,直至到睡前那一杯奶,他仍然可以有十個理由告訴你為什麼他不需要喝這一杯奶。終於,到睡覺的時間,大家都已經很疲倦,更準確來說是我很累,Kayden可能還不是很累。

我就問他:「你想我陪你一起睡,還是自己睡啊?」他說想我陪他睡,我便說好,然後搬了一張小椅子,在他床頭位置坐下來,陪他一起睡覺。但是Kayden一點也不睏,他除下腳架後,由床頭滾到床尾,又由床尾鑽到去床頭。

在他遊玩之際,他突然在床尾位置起了身,但我心知沒有腳架的他力量不足以支撐身體,我擔心他會向前跌倒,所以就立刻起身扶著他胳肢窩的位置。

在我扶住他的一兩秒裡,他突然定住了,我便順勢抱了下去,拍一拍他的背,問:「你沒事吧?」

我抱了他幾秒後,便說:「好,我們真的要睡覺了。」然後他就回到床頭位置準備睡覺,突然之間他問我:「你可不可以一邊牽著我的手,一邊陪我睡覺?」我說可以啊。

於是那夜,我伸出我的左手放在他的床邊,他就用他的右手牽著我。

原來孩子需要的是和別人連結

在我等他入睡的20分鐘裡,Kayden依然動不停,把頭扭左扭右,左手則在空氣中畫畫,唯獨是牽著我的右手一直在床邊,沒有動彈過。

一個這麼好動的小朋友,竟然定下小手來牽著我。我猜在那一刻,我牽著他的手對他來說很重要。

當在回家的路上想:是不是如果我早一點牽著Kayden的手,或者早一點給他一個擁抱,就可以幫助他安定下來?或者幫助我們那一晚溝通得更好呢?

畢竟我整個晚上,基本就是叫他不要做這樣、不要做那樣、戴上腳架、喝一喝那杯奶……他那些引人注意的行為,可能會讓我們大人覺得他是attention seeking,想引人注意。但是,若轉一轉思考方式, Kayden會不會只是想跟身邊的人建立關係,卻用了搗蛋的方法,所以Kayden未必是在looking for attention,而是looking for connection。

其實無論是一開始跟我們一起嘻嘻哈哈的唐氏小朋友、喜歡我們躺在旁邊讀書的妹妹、搗蛋的Kayden,甚至是我們家中的小朋友,在我們身上尋找的,都不過是一剎連結,希望可以跟我們分享到那一刻的心連心。

收聽POPA Podcast:PatreonSoundOnSpotifyAppleGoogleYouTube

圖片來源:Pexels, unsplash

⭐自家廣告⭐

若想收到POPA最新活動詳情,可按此加入POPA活動發佈Whatsapp群組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