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戲治療師談哀傷治療:孩子悶悶不樂,只因還未好好說再見

面對親人離世的孩子

個案分享

這位七歲女孩子,因為缺課而被老師轉介求助。她原是品學兼優的學生,家庭背景健康,理應一齊正常。但她最近悶悶不樂,更不願上學。

女孩第一次來到遊戲室,沒精打彩,到處看了幾下後坐在沙盤旁邊休息,她沒有任何動力遊玩,我便陪她安靜地坐了一整節。

來到第二節,她打量了環境後問:「我喺度要做啲乜?」
我說:「喺度你鐘意做乜都得架,只要安全就得。」

女孩隨後開始玩沙盤,她將她的家庭成員,日常生活都構成了故事,在沙盤中呈現。有趣的是,公仔中有位「老人家」的角色。

但為了讓她建立安全感,我一直未有加意見或提問,只是陪伴在一起讓女孩自由地演繹她的故事。

過了兩節,或許是對遊戲室安全感十足了,放下戒心使她的情感得以流露。她拿出一個「小洞穴」放在沙盤中,然後放了一個老人家在小洞穴後面。未幾她靜下來了,神情憂傷忘然。

面對親人離開,成年人懂得用不同方式開解自己,但兒童又如何抒發傷感的情緒呢?

我回應說:「你似乎有啲傷心。」
一說,女孩便哭了:「我婆婆唔喺度啦。」
我:「你婆婆已經走左?」
女孩:「嗯….」
我:「咁你覺得點?」
女孩愈哭愈大聲,似乎抑壓了的傷感情緒都一下子湧出了。
「我見到你因為婆婆嘅離開好傷心。」我邊回應她的情緒,同時給她遞了一張紙巾。

未幾,她開始冷靜下來,並與沙盤中的公仔對話起來,訴說跟婆婆的往事。言談間,她偶有流淚但明顯地沒有之前的失控。

原來外婆一直是女孩的主要照顧者,但早前年老離世,女孩一直未能釋懷。
女孩:「婆婆走嘅時候我喺屋企,因為已經好夜,爸爸媽咪叫我同妹妹唔好去醫院,要留喺屋企。」
我:「因為咁你無去到同婆婆講再見?」
女孩再次哽咽起來:「無……我想同婆婆講再見。」
我:「你覺得可以點同佢講再見呢?」
女孩繼而拿起小女孩公仔,走到沙盤中那位「老人家」面前揮揮手。
我:「似乎『佢』跟『佢』講左再見啦。」
女孩:「嗯,講左bye bye啦。」
我:「咁『佢』覺得點呀?」
女孩:「呢度有條彩虹,對面有婆婆,每次佢掛住婆婆就可以喺呢一邊講,婆婆喺另一方會聽到。」
我:「即係搵到溝通嘅方法呀? 」
之後女孩找出一張紙條寫寫寫後放在她的寶盒,面露滿意的笑容離開遊戲室了。

自此女孩也再沒有不願上課了。

協助孩子處理哀傷

談到離世的悲傷,學者都說我們能做的最好的事情就是讓自己感受傷痛,抵抗它或是否定它只會延長癒合的自然過程。

親人的離開無疑是傷感的,然而透過淚水、透過對話、透過遊戲中的代入,女孩得以為自己的傷口縫合,為傷感的畫面作結;留下的,都是美好的回憶和對未來的盼望

⭐自家廣告⭐

若想收到POPA最新活動詳情,可按此加入POPA活動發佈Whatsapp群組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