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arenting只是離異家庭的事?親職協作是所有父母都要知道的事

親職協作要合拍

親職協作要合拍

你有聽過「親職協作(co-parenting)」嗎?

Co-parenting 有人譯作共享親職,意指離異家庭的前夫妻,為了孩子繼續分擔父母的職責;同時,也有學者將之譯作親職協作,則是更宏觀的指家庭中的成人一起合作教養孩子的概念,因此也包含了沒有離婚的夫婦。

研究指,親職協作成功與否,例如父母在子女面前是如何互動,會左右孩子心理成長。

孩子從父母的合作表現學了許多

若然你相信孩子是要在人際關係中學習、成長的,那麼你也得相信與另一半的協作關係,將影響孩子成長的命途。

家庭系統的學者 James P. McHale 綜合了許多研究後,指出新手爸媽的協作關係良好,幼兒成長較能與父母建立安全感。這份安全感促使約3歲時的幼兒能放心地學習表達和調節自己的情緒。若父母經常因管教而產生衝突,反而有機會使幼兒習慣抑壓情感,後來或有更多失控或對抗的行為。

到入學的階段,孩子的人際互動已經受協作影響而有基本定調。父母有良好協作的孩子與朋友衝突會較少,因他從父母的互動裡學習了肯定別人,及與人合作。這些孩子在執行能力和專注力都較高,學業水準也隨之上升。

相反,父母經常互相數落對方,則孩子與其他人的對話內容亦較難正面。James P. McHale 在他其中一本著書中提及,有些研究發現父母協作程度低的男孩,較常出現焦慮和行為問題;而女孩則較傾向把負面的遭遇,歸咎為自己的問題,內化負面的情緒。到了青春期就不用多說,他們所呈現的反社會行為、高風險行為也傾向更多。

想有良好的協作?留意這四方面

「親職協作」不止影響夫妻關係,對孩子成長的影響,也比許多人所想像的還要多。如果你也想有更好的親職協作,筆者按著McHale和Mangelsdorf的研究,配以推動父職的工作經驗,提出必須注意的四個方面:

一)把握時機:第一胎以及三歲前

研究顯示,親職協作習慣是在懷有第一胎時展開的,一直到孩子三歲前都是衝突和磨合的階段——不論是良性互動習慣,還是連婚姻關係也可能會賠上的惡性循環的種子——都會在這段時間形成。

為了孩子成長的益處,父母要特別注意在新手期建立良好互動的親職協作習慣了。

二)原生家庭的挑戰

太太和丈夫都有自己成長的家庭,兩人的父母互動形態均有差別,這也影響著丈夫的父職形態,太太對丈夫的期望等。尤其在雙職家庭中,要把孩子交由長輩照顧時,親職協作受原生家庭的影響,將更加明顯。

若能及早傾談照顧安排,以及管教的理念方針,有助調節落差。

三)夫妻的親密關係

有良好的婚姻關係,不一定就能自然而然地在親職上合拍;夫妻要親職合拍卻需要二人許多付出,建基在親密的婚姻關係之上會更加得心應手。因為在可以溝通,彼此願意配合和付出的婚姻關係裡,調節親職的差異的空間更寬闊。所以即使小朋友出世後,也要安排時間去拍拖,保持親密。

四)把孩子放在爸爸的心上

這點特別是跟媽媽說的。

與孩子建立關係是好些爸爸的弱點,他們寧願工作,寧願相信自己不懂幼兒,寧願為家庭做任何事務,也不願陪伴孩子。McHale 在其研究綜述裡已充分說明爸爸愈能與太太配搭,投入地與子女建立關係,對子女往後健康成長愈有利。而要讓爸爸更加明白和主動參與育兒,媽媽的角色十分重要。

其中一個非常有效的方法,就是多安排父子單獨相處的機會,讓你自己也放一天「媽媽假」。

延伸閱讀

  1. McHale, J. P., & Irace K. (2011). Coparenting in diverse family systems. In J. P. McHale & Lindahl K. (Eds.), (2011) Coparenting: A Conceptual and Clinical Examination of Family Systems (7th ed., pp.15-33). NY: APA
  2. Mangelsdorf S., Laxman, D., & Jessee A. (2011). Coparenting in two-parent nuclear families. In J. P. McHale & Lindahl K. (Eds.), (2011) Coparenting: A Conceptual and Clinical Examination of Family Systems (7th ed., pp.39-55). NY: APA

圖片來源:Unsplash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