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溝通要注意——男女大不同?

夫妻溝通_Web

媽媽們有無試過對老公講咗十句嘢,但老公竟然一句都聽唔到,然後仲「吓」你?

而爸爸們又有無試過見到太太心情唔好時,諗住醒醒定定出少句聲,點知太太反而更加嬲嬲豬?

男女應對有不同,令夫妻溝通有分歧?

一項就「男女性對壓力的反應差異而導致的精神疾病」所做的研究就指出,原來當男女兩性面對壓力時,腦部會有不同的生理反應,而當中的不同,可能就是構成以上現象的原因了。

研究人員在實驗中請了一班成年男女個別地進行演講,並量度他們腎上腺皮質(HPA)的指數。結果發現,男性會比女性分泌較多的皮質醇(Cortisol)。這會令男性傾向通過解難來直接消除壓力,又或當面對無法解決的問題時會以逃避來處理壓力(Fight or Flight model)。

然而在現代社會中出現的壓力往往比從前的來得複雜且長久,這些慢性壓力都會持續地刺激人的壓力反應,而男性需要維持「解難模式」狀態的時間也更長。所以當爸爸們有時像是心不在焉,甚至「不問九唔應」的時候,也許他們正是處於「解難或逃避」模式之中。

而當女性在面對壓力時,大腦負責管理情緒、記憶的邊緣系統(Limbic System)則會被活化,這亦導致了女性傾向以尋求與他人在情緒上的連結與溝通來舒緩壓力(Tend and Befriend model)。所以當媽媽們心情不佳的時候,很可能是需要爸爸們在情感上的連結與支援,而不是一個安靜的空間自行去消化壓力。

聽上去好像有點複雜,但用我們一位爸爸同事的親身經歷去解釋就很易理解,有一次同事的太太在工作上遇到一次不如意事,爸爸同事聽後不自覺地進入了解難模式,提供了不少分析及建議,但太太反而更加悶氣:「你就不能認同一下我的感受嗎?我就是想吐吐苦水而已。」這正是男女面對壓力時的不同反應導致的分歧,不知道大家又有沒有遇過類似的情況呢?

但這種差異是絕對嗎?

不過,在 2021年一項腦神經科學研究中亦有發現,男女大腦的分別並非如以往針對性別的研究所說的明顯,尤其是在年紀較小的孩子身上,這些差異就更少。

負責研究項目的 Dr. Lise Eliot 指出,基於人類大腦的「神經可塑性」(Neuroplasticity),只要透過適當的練習,我們腦部的運作模式是能夠轉變的。這亦意味著後天的社會環境、文化以及教育都會影響我們大腦的建構,如果我們一心以為男女在大腦結構及運作上有根本性的差別的話,那就很容易會為自己及下一代製造出「我們就是這樣的了」的框架,而大腦亦會順理成章地調節到那些運作模式,這樣反而更易令我們符合傳統的「性別定型」。

但無論如何,我們都希望讀者可以明白,夫妻間總會存在著大大小小的差異,我們不妨以前半的論術來「體諒」對方,同時又以後半的論述去「鼓勵」自己,試從新角度去看待事情,讓大腦慢慢作出調節,找到一個跟另一半可以互相配合的運作模式。

參考資料:

Balhara, Y. P. S., Verma, R., & Gupta, C. S. (2012). Gender differences in stress response: Role of developmental and biological determinants. Industrial Psychiatry Journal, 20(1), 4.
Eliot, L., Ahmed, A., Khan, H., & Patel, J. (2021). Dump the “dimorphism”: Comprehensive synthesis of human brain studies reveals few male-female differences beyond size. Neuroscience & Biobehavioral Reviews, 125, 667–697.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