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孩爸爸:讓孩子有更好的學習環境,我們可以做更多

為孩子締造美好學習環境

#38 Eiffel(大仔7歲,二女2歲半,細女7個月)

「我是三個小孩的父親,和大部份香港人一樣,打份工,閒時享受家庭樂。兩年前,因為要幫兒子揀小學,我開始加入網上群組,去了解各學校的教學模式和作風。

六歲孩子應有的教育

我們這一代接受填鴨式教育的都深知其弊端。如今,社會富裕了,教育水平提高了,很多家長都冀望孩子的學習能夠比以前有趣、互動和富啟發性。然而,在群組內得到的消息卻是校園文化依然守舊:缺少空間發揮創意、不著重培養獨立思考和包容差異。例如,習作永遠只能有標準答案,容不下學生的創作。又例如,很多學校嚴禁同學在課堂時間上廁所,每年有不少新生因此失禁。得知這些『學校資訊』,我頗為震撼,這是對六歲孩子應有的教育嗎?

我有能力為自己孩子締造一個更美好的學習環境嗎?

後來,兒子如願入讀一間成績優良,校風純樸的區內一線小學。但如果問我這是否最理想的學習場所?我有所懷疑。兒子給我說述校園的故事,總是哪位同學不守規則被罰了,或哪位同學欠交功課被老師責罵了;他還告訴我學校有很多『不准』:轉堂不准說話、吃午飯不准聊天、走廊不准跑,沒事做只可靜靜伏在桌子上。唉,大人聽到都覺得悶,何況是小孩?

怎樣才是美好的學習環境

我有能力為自己孩子締造一個更美好的學習環境嗎?

我一直認為,香港的教育是一個既保守又封閉的板塊,由理念到政策以至運作,都由官員及辦學團體主導。個別老師和學生的影響力微乎其微,家長直頭不佔席位。以升小一為例,家長揀學校時都關心學校的功課量、考測次數、學校是否催谷等,但到頭來,家長基本上只有兩個選擇。接受遊戲規則的,就設法把子女塑造成為贏家,或自行調整心態,不放成績在眼內;不接受的,就乾脆把孩子送到國際學校或海外升學。但我不忿氣!我每年準時交足稅,為何我還要自掏腰包去買本來就應得的基礎全人教育呢?

為了兒子,我設法進入制度讓自己的聲音被聽見。於是,我膽粗粗,以沒有任何人脈和背景的姿態參選成為學校校董會成員。當選後,我有份對學校的課程發展、教學方向和日常運作提意見。作為校董會成員,我的確較易跟學校管理層溝通。當我向校長提議延長小息時間,他雖然沒有即時答應,但至少能把議題拿出來討論。

聲音要被聽見

但我只是一間學校裡的一把聲音而已,那顯然未夠。上個月,我和幾位志同道合的家長,在網上開設了一個群組:@香港革新教育家長同盟,希望凝聚家長的力量,集思廣益,為孩子的教育做點事。我們的第一炮,是要求還學童那個鼓勵多元化學習,有利師生關係,有充份作息時間的真全日制小學。

兩年前,搜集學校資料的同時,我也經歷了雨傘運動的洗禮。我現在做的事情都是出於一種責任感;因為看見了問題,就得盡力去解決,雖然我未必能改變什麼,但我都必須嘗試;否則我是愧對孩子,愧對下一代。」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自家廣告⭐

若想收到POPA最新活動詳情,可按此加入POPA活動發佈Whatsapp群組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