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教養大辯論:滑梯是否可以向上爬?

爬滑梯

這個話題你一定聽過。有人認為小朋友有自由玩耍的權利,有人認為小朋友要學會遵守規則。

然而,你有沒有想過,是誰決定滑梯的規則?原來都是「社會化模式(Socialization Model)」搞的鬼!

爬滑梯

社會化教養模式

社會化教養模式重視將孩子培養成「乖孩子」,以迎合社會規範。《善養小童成大同》的作者Robin Grille指現今的家長大多數都在這個模式下長大,於是我們也用同樣的模式去教養小孩。

不過為了要達到這個目的,有時家長們會以處罰、恐嚇和獎勵的專制手段去控制和規範孩子的行為。這種「好家教」的方法,原來有機會對孩子的心理造成負面影響!?

心理學研究員發現,在這種專制家庭環境下成長的小朋友,會較多出現不滿、抽離和猜疑,他們除了較反叛之外,亦較大機會成為欺凌者或被欺凌者。

那麼,我們應該怎樣「教」?Robin Grille 認為答案就是「輔助教養模式」。

輔助教養模式

「輔助教養模式」著重尊重孩子的自主,主張連結而非控制,家長與孩子建立互信,從而贏取真正的威信。孩子能發展出獨立思考的能力以及同理心,從而做出為人設想的行為。

滑梯不能爬不是因為規矩,也許是因為鞋會弄髒設施;也許是因為會阻礙到別人向下滑;也許有其他原因。

如果孩子都有為他人著想的初心,那我們是否不需要過份強調規矩本身,而可以有更多互相討論的空間?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