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孩子在喪親的餘震中站穩

兒童經歷喪親

夜裡,五歲的女兒提起我學車的事宜,以為她又想催促我趕快去學然後像從前爸爸會載著她四處去。學車一直都是我心心念念的事,取代不了爸爸的存在,也至少彌補一項爸爸的功能。

結果她幻想到如果我載著她撞車,大家都死了(對媽媽學車很有信心會出意外),突然悲從中來,開始淚眼汪汪。我嘗試轉移視線說,「到時爸爸就會嚟接我地上天堂,你估佢第一句會講咩?」。她嘴角含笑的想像著:「都叫你唔好揸車㗎啦。」跟住之後會講:「你自己去天堂嗰邊玩住先,爸爸有嘢同媽媽傾。」所以她便直接進入角色,在床上興奮地上演在天堂玩波波池的戲碼。

小小的女孩,大大的不安

以為不安告一段落,怎料我躺在床上一句玩笑說「我眼瞓到咩都唔記得」,定睛看著她說:「你係邊個?」她竟然被我的演技震懾了,眼淚再次回塘。

這次我沒有再回避:「睇嚟你好擔心媽媽唔記得你,或者發生意外離開你」。她看著我點頭,然後躲在被窩裡大哭,再伸出頭來大聲呼喊:「如果媽媽死,我都要同媽媽一齊死。」我緩緩地說:「你好驚得返你一個,唔知點算,寧願跟埋媽媽一齊。」

她再肆意地哭:「到時邊個照顧我?邊個煮飯畀我食?邊個帶我返學喎?」「如果你死咗,我咩都唔要,我會拎曬所有嘢,掃曬落地」、「然後我會係咁食午餐肉、腸仔嗰啲食到我生cancer,跟住我唔去睇醫生,咁等我可以快啲見返媽媽」……她連珠炮發地說。「如果媽媽都死埋,你就覺得人生都無意思,唔想再珍惜自己嘅生命」聽罷她又再深深摟緊我。

撫平孩子喪親後的擔憂

見她眼淚到了尾聲,便跟她說起其實一般人都可以活到好長命,說著便和她數數我們的四大長老其實已七老八十,仍然健康活潑。她加了一句「咁你要活到一百歲。你一百歲最後嗰日,一定要同我一齊去迪士尼。」

情緒回穩後,我又與她拆解她的另一個擔憂,沒有人再愛她照顧她,我說:「我哋仲好多屋企人好愛你,佢地都一定會好好照顧你。」然後和她你一個、我一個把我們雙方的家人通通數一篇。

然後她又再放鬆一點,「其實如果你死咗,我會好掛住你。不過我都有經驗啦,我都應該得嘅」。哈哈哈哈,生命果然會為自己找出路。最後的最後,她摸摸我的頭髮,撥開我的瀏海,親吻我額頭,像她爸爸一樣。

別只說「唔好亂諗」

兒童在經歷喪親後,夜闌人靜特別容易胡思亂想,其實也是平常的哲學思考,想起要再面對愛的人離開,不安焦慮湧上心頭。切忌一句「無事,唔好亂諗嘢」一刀切否定他們的擔心, 與其壓抑,不如梳理,以同理心的回應引發孩子更多的表達,讓他們有足夠的情緒及言語表達後,再逐步拆解藏在背後的非理性信念。以我為例:

1️⃣「媽媽都會好似爸爸咁突然死咗。」
從「其實每個人都會死,但一般人都會活到老再死」,再延伸討講「如何保持身體健康」,從空泛抽象的問題拉回現實,能讓她在無常的虛無中也能找到一些能控制的部分,這時更可借機植入健康資訊小貼士。

2️⃣「媽媽死咗無人再愛我照顧我。」
——「其實我哋仲有好多屋企人好愛你,一定會有人照顧到你。」
喪親的孩子很需要家庭感,定期的家庭聚會可以為編織一個心靈安全網,讓大家庭的溫暖盛托著她成長。畢竟生命盡是無常,孩子的擔憂也有現實的考量,所以物色可信任的對象託孤也是我需要未雨綢繆的事。

3️⃣「媽媽揸車一定撞車。」
對於如無意外會出意外的信心也唯有用幽默帶過。最可怕的結局是死亡,然而死亡對我們來說又是另一種團圓。好像該怕的事其實不可怕,就帶這種「悲觀的樂觀」去面對。

慢慢來會比較快。處理情緒,走出哀傷,甚至成長也一樣。

⭐自家廣告⭐

若想收到POPA最新活動詳情,可按此加入POPA活動發佈Whatsapp群組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