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關鍵元素:讓孩子過自己的人生

有次和朋友談起子女的教育。

「你認為教育最重要的元素是什麼?」朋友問。

我想了又想,腦內有些想法飄過,卻無法組織成語言,便給了個籠統的答案「嗯……心靈教育吧……」

當晚睡不著拿起一本關於療癒傷痛的書來看,讀到這段:

「雖然(做好人)可以避免被攻擊,避免被貼標籤,避免被隔離與排擠,但你因此活得越來越麻木,越來越不認識自己。你選擇與自己遠離,遺棄自己,把自己視為沒有感受的軀殼,失去對自己的感覺,也失去對自己想法的認同,更不知道自己要走向哪裡。」

回想自己經歷過的教育,為了不讓父母師長失望,為了符合他們的要求、為了得到他們的認同,拚命做個好孩子好學生。當我鼓足勇氣,說出自己的需要和感受時,得到的卻只有批評、否定和質疑,根本沒人會聆聽,漸漸地已不想也不懂去表達。

「你睇下人地讀書幾叻,點解你唔學下人架?」、「再喊就丟底你係度」、「咁煩下次唔帶你出街」、「咁少事都唔開心?我仲辛苦過你啦!」、「得閒諗呢啲,不如去溫書」、「你估我好想生你?」、「嗱,你乖啲考好啲成續,我先陪你去玩」、「我做咁多嘢都係為你好,點解你咁不孝又唔感恩」

太多太多這些說話,從不同人的口中,我聽過不少。

我盡力滿足他們來「求生」,彷彿已失去拒絕的權利,逐步踏上那條早已被人預設好的人生路。

一段關係,若缺乏了尊重和聆聽,大家只想從對方身上獲得一些東西來滿足自己的期盼,結果讓關係充斥著批評、謾罵、威逼利誘,人在這些關係中並不能連結,不能容讓對方成為「自己」。親子關係如是,師生關係如是。

回到朋友的那個問題:你認為教育最重要的元素是什麼?

不論是哪種教育法,我想最重要同時最基本的元素是有一個尊重人為獨立個體的環境。不只是大人對大人,而是大人對孩子,也能做到接納對方是對方,保持平等關係。在這麼一個大環境下,孩子不必活在別人無形的操控下,而是忠於自己,活在當下。

延伸閱讀

教育的關鍵元素:讓孩子過自己的人生《其實我們都受傷了:在關係中療癒傷痛,學習成長》
作者:蘇絢慧
出版:寶瓶文化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