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那位孩子身上,我看見讚美的魔法

讚美令孩子更有自信,也更有動力學習

我是一名音樂教師,雖然未曾生育,但每天接觸兒童令我對育兒產生一些見解。我有一名學生,已是高小學生,但非常內向,上課時都不打招呼,說話永遠低著頭,以頭髮避開和我的視線接觸,回應我也只用單字——其實單字回應已經令我痛哭流涕,因為他平常是不會回應的,連點頭或搖頭都沒有,只有我一人唱獨腳戲。

還記得第一堂,他也曾對我說的爛gag比喻露出笑容,但隨後他參加了一個比賽……其實我是不同意的,只學了數節課便上台無疑是一種壓力,何況他性格害羞。上台演奏的曲目不能太簡單,有一定難度。可是當時大家認為比賽可推動練習,便著他報名參加。以比賽推動練習不無道理,不少學生都以比賽和考級為目標,但大家沒有想到內向的他對上台有壓力,比賽後便再沒有過他的笑容。

動力建基於興趣,而興趣建基於自信。

不久他參加了我負責的古箏團,有興趣的學生可於排練半年後於週年音樂會上合奏表演。他的家長也為他報名參加了,當我看到名單上出現他的名字,心裏不禁一沉。合奏雖然不難,但他不甚喜歡上台,勉強會使他生厭,長此下去只會消磨他的興趣。

魔法開始見效

於是自箏團排練的首日起,我便對他加以留意。雖然姿勢不佳,但見他對節拍頗熟練,我便安排他成為聲部長,帶領同聲部的其他學生。起初他顯得生澀,但我對他的節奏準確性加以肯定。沒有他,整個聲部定成一盤散沙。雖然到表演時他仍不敢放膽彈得用力,但整個表演十分順利,鮮有錯處。

表演後,樂團開始排練新的樂曲。我問他想選擇主音還是伴奏,他竟然選了較困難主音!這個選擇令我十分驚喜,因為主音除了較難外,一旦出錯更會十分明顯,而且其他主音的同學必然彈得比較好。但當他開始願意向困難挑戰,相信自己,這實在是一大進步,令我十分欣慰。

如何稱讚也是學問

想要深造音樂,恆常的練習不可或缺,不能以「音樂只是興趣」為藉口而疏於練習。但適度及正確的讚賞和肯定,合宜的工作量對成長同樣重要。讚賞也是一門學問,並非單純地說「彈得好」、「好叻呀」便可提升自信。我從不對學生說「好叻/好勁」。「叻」是一個十分籠統的字,使小朋友囂張。叻在哪裏?一山還有一山高,你叻,總有人更叻。當遇到更叻的人,自信心便容易崩潰。因為再沒有人稱讚你叻,讚賞全都到更叻的人身上。我喜歡說「今天你這裏做得比上次好,有進步」,或一些較精準的形容句子,如彈得流暢,樂感好,節奏準確等。做對的地方便說「這次做得不錯」,不需用太浮誇的讚揚,也不可經常以成績為導向。

循不同方向讚美,可造成不同效果。莫安妮博士所著《富音樂感的教學法:從理念,原則到實踐》中指出,學生努力的原因可以「達成目標」理論解釋,分別是「成績導向」和「學習導向」。成績導向的訓練著重提升競爭力,著重表現。學習導向則注重因進步、學習和得益而感到滿足快樂的過程。情況就像快速乘飛機到目的地和坐火車慢慢欣賞沿途風光的分別。香港的教育便是前者。學生得到的讚揚大多以此為目標,例如「今次比賽做得好」、「考試好高分」。其實未必所有人適合這種表揚,這種表揚甚至可以說對學童存在隱性傷害,使他們著重結果,忽略過程,也錯過了學習過程帶來的額外知識,只顧成績。

反之,以學習過程為目標的稱讚,從嘗試觀察學生的進步入手。要知道,學生表現差的原因很多,如學業壓力大,時間分配不足,懶惰等等。在稱讚時,我會嘗試找出比上次進步的地方,如準確性提高、分句明顯、拍子穩定等;又或是上課表現佳的地方,如專心、聲音層次處理不錯等,讓他們知道訓練的領域在哪裏。但也不可一味讚賞,應同時指出可改善的地方。

即使最後演出比賽時表現不夠好也無需介懷。畢竟學習音樂最重要的是培養終生興趣,讓孩子在學習的路途上發掘更精彩的內容。音樂的世界很大很廣很深,當學生發掘得越多,發現自己的能力不足以滿足內心所表達,便會自己鞭策自己進步。

動力建基於興趣,而興趣建基於自信。選擇適合的方法,比盲目催谷更重要。

投稿人:林紫淇古箏教學 Sarah’s Guzheng Education

⭐自家廣告⭐

若想收到POPA最新活動詳情,可按此加入POPA活動發佈Whatsapp群組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