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注地投入孩子的世界,成為他們的知心友

成為孩子的好朋友

你敢說你了解你的孩子嗎?你會無條件地接納孩子的看法?你會看待孩子是獨立的個體還是父母的從屬品?

有一天在茶餐廳聽到一對父子的對話。
父:「我買左你最鐘意嘅野飲,快啲食完飯,就可以飲啦!」
子:「(望著飲品)我都唔鍾意飲…」

那位父親一面茫然。你可能會覺得這父親真不夠稱職,但或許他並沒有忘記兒子對飲品的喜好,只是兒子當時的喜好已經改變了。孩子每天也在長大,所接觸的人與事物越來越多,喜好也越來越多元化,變化也更大。父母比較容易觀察孩子外在變化,但當孩子的改變在於心理及喜好時,要完全理解孩子則越來越困難。

孩子只怕被管束,不怕父母的愛

特別是年紀大一點的孩子更是難以觸摸,甚至有時讓人覺得他們是存心不讓父母知道得太多。但2014年香港青年協會一個關於青少年(12-24歲)與父母之間的關係研究中,有8成多的青少年指他們明確感受到父母的愛,亦願意親近及以父母為榜樣。他們最喜歡與父母同枱食飯,聊聊學校生活,生活逸事,還有娛樂閒暇,卻最怕父母管束他們的學業、感情及社交生活。我相信每一個孩子也希望能與父母有親密的關係,所以我們也得反省自己的「所作所為」是否令子女反感。

孩子的心永遠歡迎父母到訪,但我們願意放下身段,投入他們的世界嗎?

一天,大女兒向著媽媽做了一個心形的手勢並說她有兩個喜歡的人。

女:「我有兩個喜歡的人,一個姓葉而另一個姓李。」
媽:「是否葉問及李小龍?」
女:「當然唔係啦,是爸爸及媽媽。」

聽到當然窩心,但女兒即將進入四年級,也差不多進入青春期,對異性有所愛惡份屬正常,或許不久,女兒便會真的告訴我們她的心儀對象。雖然我們有些時候也不太確定她的愛惡,但在良好親子關係的大前提下,溝通代替了猜測,便能了解對方,更增加親子的關係。小孩子所身處的環境變化萬千,父母沒可能每一樣也了解,也未必能每一樣也認同。若果我們對待孩子是一個獨立個體,而不是每一樣也依從父母,我們便能對等地去認識及了解他們。

大家還記得那抱在懷中的初生兒?我們使出渾身解數來逗他們開懷大笑。何不也用這種心情,不去計較他們在學校及社會所得所失,專注地投入他們的世界,成為他們的知心友?

⭐自家廣告⭐

若想收到POPA最新活動詳情,可按此加入POPA活動發佈Whatsapp群組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