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青春期孩子溝通,要先學做「問題父母」?

上星期和家長【圍爐】,談到跟青春期孩子溝通,要懂得「問」問題。

青春期父母必修課:發問的藝術

這個「問」不是為了「獲取資訊」而步步追問,甚或對孩子的一舉一動都抱持疑問的態度。相反地,真正能滋養關係的「問」是帶著一份真誠的好奇,並且以不帶批判的方式進行的,我們不需要急於給出解決方案,反而更要表達到對孩子內在經驗的關注和好奇。(的確很難做到,但盡力而為吧~)。

跟青春期孩子溝通,要先學做「問題父母」?

沉默是青春期孩子走向獨立的必經之路

當孩子一步一步學習自主,我們也需要學習放下控制的慾望,尊重孩子的選擇與界線。有時孩子可能只願意分享部分想法,而不是全部,甚至選擇保持沉默,這些都是正常的,更是孩子在建立自主與獨立思考過程中必經的一環。我們要明白和接納這種轉變,並相信彼此關係的力量。

就如諮商心理師黃錦敦在《陪孩子遇見美好的自己》中所言,「當我尊重孩子現在不想說話或不想說某個議題的時候,孩子反而可以放鬆、放心地和我互動……」,孩子感受到來自父母的尊重與包容,他們會更願意打開自己,展現真實的自我。

內容不是重點,關係才是

和孩子溝通的重點不只在於對話內容,更重要的是彼此的關係,當感受到被尊重,關係自然得以滋養。這種能滋養關係的互動,對孩子的心理發展至關重要,它能讓孩子意識到自己是被接納的,不需要迎合父母的期待或隱藏真實的感受。

當然,這種溝通方式亦非一蹴而就,也可能會因為我們自己或孩子的狀態而有影響。我們實在需要在日常生活中不斷地練習,學會在適當的時機放下手機或其他干擾,專注地陪伴孩子;學會在情緒高漲的時候意識覺察到自己,不讓急躁的語氣破壞關係;學會在對話後反思,知道下次如何做得更好,同時也接納自己的不完美。

圖片來源:Pexels

🔹POPA家長支援服務🔹

我們的團隊來自不同界別,分享共同理念:關顧孩子成長,陪伴家長同行,期望以自身專業,為家長及孩子提供適切支援,包括教養諮詢|家庭治療|兒童為本遊戲治療|個人輔導|伴侶/婚姻輔導等,如你也希望有人同行,聆聽你現在的困難,可按這裡了解詳情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