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采妮 :曾經由媽媽為我做的事,現在到我為自己的孩子做一次

楊采妮 :曾經由媽媽為我做的事,現在到我為自己的孩子做一次

#99 楊采妮 (孖仔,目前8個月大)

「生完小朋友,我覺得人生好像開始了新的一頁,有很多東西要學習、面對,因為這兩個『軟淋淋』的小生命不懂得照顧自己,什麼都靠晒你,啱啱出世頭幾個月,唔識坐又未識企,淨係擘大隻眼望住你,這時你會有一份很大的責任感,會令你很想更小心地為他們做每一件事,小心餵奶、小心幫他們沖涼、小心剪指甲……每個步驟都小心翼翼去做。正是這份媽媽的愛和責任感,驅使我從頭學習很多我生命中曾經歷過,但當時是由媽媽為我做的事,現在到我為自己的孩子做一次。

我是獨生女,記得父母自小對我很嚴厲,訂下了一堆規矩,例如幾點要做功課、看電視只可在六至七時、八點一定要睡覺……以前去同學仔屋企玩,一旦比預期晚了回家就會被責罰。對媽媽而言,即使是坐錯車亦不是理由,她會問『既然你唔熟路,點解唔預早離開朋友屋企,了解下坐邊架巴士?而係玩到最後一分鐘,先大安旨意上錯巴士?』

當時覺得很辛苦,但就是在這樣的管教下,守時、守信,不知不覺烙印成我做人處世的信條。所以即使升中後,他們認為我開始長大,不再有大小規則,倒是我已經習慣了交帶守信,我至今仍然覺得這樣的經歷對我的成長有很大的幫助。

在他們還未能懂得分析前給予適當的引導;讓他慢慢學會作決定,因為每個人最後還是要去承擔自己所選擇的人生。這是我父母教會我的事,也將是我贈予孩子的禮物。

正是這份媽媽的愛和責任感,驅使我從頭學習很多我生命中曾經歷過,但當時是由媽媽為我做的事。現在到我為自己的孩子做一次。

我相信每個人都要去選擇自己的路,尤其是父母只可以陪著孩子走到青年或中年,所以我心底裡很清楚,他們想成為一個什麼模樣的人,我不會逼,也不由得我逼,我所能做的就只是協助他思考而已。

雖然當上媽咪不是很久,但心入面一把聲音對我說:我不是在教育小朋友,而是扶持一個小生命去成長。兒子的可能性,僅可依他自己開創;他未來的路,終將只能靠他一個人走。

我當然也明白要把教養的理念實踐起來沒想像中容易,但重要的是保持open-minded。像我從懷孕到BB出世,我都覺得要到當下你才會知道要如何做,當下的方法不行,就要換個做法。成為父母的過程,我覺得是一種學習。

這想法可能早在我懷孕之前已在心中埋下種子。我本身很喜歡小朋友,曾出於好奇而報讀兒童心理學的課程,希望可以更了解孩子,學習如何與他們溝通、如何教育他們。所以當聽到香港有一班有心人自發翻譯教養書籍,我直覺就很想出一分力。好希望中譯本能讓我們一眾亞洲父母在教養方面也多一個選擇,再開一個眼界,思考到底要給下一代怎樣的生活和成長方法。」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