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與長期病共處的一課:你會有一天學會面對

孩子與顱咽管瘤漫長對抗

#177 卓楠媽媽(兒子7歲)

「在我兒子卓楠K1時,我們一家迎來了翻天覆地的轉變。那天本來是令人期待的幼稚園旅行日,但卓楠由起床開始就一直鬧情緒,當老公抱起他時,只見他的頭不停往後仰,很不對勁。我們抱著卓楠去看醫生,由診所到醫院,四出奔走了大半天,仍然找不出病因,我已心知不妙。直至腦掃瞄後,終於知道卓楠腦中有『顱咽管瘤』。

在得知的那刻,我回想起過去卓楠身體上的種種跡象:走路不穩當、常常說『好攰』、經常嘔吐……那時頂多覺得他是仍未熟習步行、患了腸胃炎之類,怎想到孩子的腦裡會有腫瘤?還要是如此罕見的類型……而當下,卓楠已經陷入隨時會昏迷的狀態,醫生得馬上為他安排緊急手術。

一整晚,我們兩夫妻在手術室外心急如焚,不斷流著淚祈禱:我們真的不想失去唯一的孩子!直至翌日清晨,手術終於順利完成。這猶如過山車的廿四小時,卻只是我們與顱咽管瘤漫長對抗的序幕。

與腦腫瘤的長期抗爭

卓楠的顱咽管瘤雖然是良性的,不過那次手術並未完全切除,加上腦內還有兩、三個水囊,它會持續分泌一些分泌物,既會令卓楠不舒服,也是個計時炸彈,會令他有腦積水的危險。於是從那天起,我們的生活就充滿各種各樣的藥物、覆診、打針,每隔幾個月便得入院動手術……

看著卓楠一路承受各種不適、面對辛苦的治療,真的很心痛。週而復始的醫療程序,也令我身心俱疲。然而,經過這些年月,我開始慢慢學會接受:這——就是屬於我們卓楠的成長歷程。

有時,父母也要忍心一點

卓楠由幼稚園到升上小學,三年以來經歷了九次手術,每次術後也要入深切治療部(ICU)觀察。而在ICU,即使是孩子的父母,也不可以留過夜陪伴。

就算卓楠還未睡著,一旦探病時間結束,我們也要離開。我想像要自己一個人在ICU過夜,都可能會害怕,更何況年紀小小的他?頭幾次跟卓楠說再見時,我們三人心中都是十萬個捨不得;到翌日卓楠一見我們回來,他也立時淚如泉湧。可想而知他實在是多麼的掛念我們!

起初,我們只能叫自己忍心一點,告訴他明天早上爸媽就會回來。我跟自己說,無論是對卓楠、對我們作父母的,這也是我們要面對的一課:因為爸媽始終也不會永遠在孩子身邊。最重要的是,我們要讓卓楠明白,父母暫時不在身邊,都會一直這麼愛他。

還好我們有信仰,所以平日每晚,我和老公也會跟卓楠有睡前祈禱,告訴他天父和我們很愛他,讓他感受到自己被愛環繞,相信『媽咪爸爸永遠都愛我』。就這樣,卓楠漸漸適應過來,即使獨自在病房過夜,心中仍能有安全感。

到第三次、第四次入院動手術時,他在ICU過夜已經不會再哭了。最近一次手術,也是留院期間最長的一次,他甚至開始懂得關心病房裡的其他小孩,病房的護士還稱卓楠做病房的『班長』呢!

顱咽管瘤手術後
我們的小「班長」!

父母成為孩子生活中最貼身的「診斷者」

不過在醫院過夜只是眾多事情之一。顱咽管瘤引起的症狀在日常生活中也是無處不在,例如是徘徊不散的頭痛。

最初每當卓楠感頭痛、頭暈,我也緊張兮兮,眼看他『七情上面』的樣子,難道是情況惡化了?還是虛驚一場?抑或卓楠只是因不想做功課而『扭計』?我該給他吃止痛藥嗎?即使是醫院處方,但畢竟卓楠還年幼,我不想他在成長過程中過份倚賴藥物…

這些兩難,每天都上演。

我們開始跟卓楠揣摩他頭痛的情況,一步一步教他以分級的方式表達不同程度的痛楚。如果卓楠說二至三分痛,但看起來仍然有精神,我便知道這痛是他尚能忍受的程度,可以透過玩耍、看影片來分散注意力。如果到五分或以上的頭痛、甚至持續發燒,便要注意他是否需要服藥甚或送院。

隨著時間過去,我們累積了經驗,知道不用馬上就慌張起來。卓楠也越來越能掌握到自己的需要,到現在上了小學,他能向老師表達清楚:『二至三分痛,不用吃藥』;如果到了『五六分痛』,就真的要早退了。

只願他成長中能保持童真

這些成長都得來不易。

或許因為卓楠需要 “special take care” 的緣故,以前為他報名參加課外活動時,總是不太成功,而卓楠身體狀況亦令他比較怕事。直至在去年,他終於有機會參加校外的制服團隊,體驗群體活動了!當回到學校,他也能夠如其他健康的同學無異,如常一起學習、做朋友。只是經過多次手術,卓楠身上各處都留下顯眼的疤痕,會害怕其他小孩取笑他,但我們都常常教導他,那只是因為別人不明白,我們並不用生氣,反而可以直接向對方解釋這個病。

雖然卓楠學習進度稍為遲緩,腫瘤又令他發育較慢,醫生也曾向我們建議可以注射生長激素。可是我們都想過,卓楠的成長路仍長,實在用不著急於追趕一些成長進度,帶來不必要的壓力。

如今,卓楠已切除了八成的腫瘤,我還有一個心願:
過去每個夏天,卓楠總是在醫院渡過他的暑假,去年亦因為手術而錯過了幼稚園畢業禮。只願在往後的治療路上,卓楠仍能保有他的童真,相信終有一天,他也可以健健康康地參加小學的畢業禮。」

我們希望他能健康快樂地成長。

後記

訪問期間,卓楠媽媽提到在今年年初,卓楠首次接受放射治療。她說最初對電療有疑慮,擔心年幼的孩子會否難以配合療程,幸好在療程前,卓楠有機會接受兒童醫療輔導服務,導師會透過遊戲與卓楠預習療程。最後,卓楠順利地完成了醫生為他制定的療程,共二十八次電療。對小朋友而言,這實在非常不容易。

在訪問中,卓楠一家的溫馨互動讓我暖在心頭,亦喜見卓楠活潑開朗地分享。祝願卓楠往後可以健康快樂地成長、享受愉快的校園生活。

延伸資料

兒童醫療輔導服務是兒童癌病基金的服務,服務團隊中有瞭解兒童發展的兒童醫療輔導師,他們會將醫療過程轉化成兒童能夠理解的語言,運用遊戲、預習演練、放鬆練習、情緒表達等不同的方法,提升孩子應付疾病及治療的能力,並透過與病童家庭及醫療團隊攜手合作,作出專業評估及介入。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