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不物質主義:華德福教育中的「買」與「預備」

不物質主義的孩子

不物質主義的孩子

接仔女放學後,天爸問小朋友要不要買麵粉自己烘麵包?小朋友即時超興奮,大叫「快啲買麵粉」。突然間「買」這個字很刺耳……

天爸回說:「那我們要預備麵粉!」

▌不要分得那樣細?

我們跟隨一群台南家長創辦「華德福共學園」,這群家長非常用心,凡事斟酌再三。「買」與「預備」的差異,我們早就討論過了。

例如在節日慶典中,要小朋友帶蘋果回校,老師會請家長「預備」,而不是請家長「買」。難道我們要爬上樹摘蘋果?當然還是要「買」才會有啊……但一買一賣,是快速的交易,不帶任何感情。而「預備」則是更多的準備、思考與行動。

準備是我們家裏有適合的蘋果嗎?要在甚麼時候去哪一家店?要搜集怎樣的資料?

思考是我們需要一個怎樣的蘋果?我們要多大的蘋果?學校要的蘋果形態是怎樣的?

行動是當我們去到水果店,要用眼、用心觀察,用手觸摸,感受這是不是學校要的蘋果?

▌把時間和心思延長細看

家長都是用心思為孩子預備,即使我們還是要「買」,但「預備」這個詞就可以帶出「買」背後的心思與準備,並不只是隨便走入店舖「買」回家。在強調身、心、靈均衡發展的華德福教育中,一句「預備」正好帶出整套教育的要義。在物慾橫流的社會中,我們要讓孩子學習「預備」,而不只是學習怎樣花錢。

天爸突然想起一句常說的話「貴買平用」,於是問小朋友知不知道甚麼是「貴買平用」?

小孩回答:「就是買貴一點,但因為很好用,所以可以日日使用」。

孩子,其實差不多了,但可以說更多:所謂「貴買平用」,是我們購買東西時要慎思,到底這個價錢能否恰如其份反映其價值。同類的東西,A比較貴,B比較便宜。如果我們只看價錢,而不考慮更多因素,可能會買到一個不適合的東西回家,最終只會造成浪費。浪費的不只是錢,更是寶貴的資源。

▌來一塊勞斯萊斯級的抹布

《清潔—照顧空間與人的需要》的作者Linda曾經在演講中示範如何落實清潔。當日Linda拿出一條抹布,隆重地介紹這塊抹布是勞斯萊斯級的,非常貴但耐用。她手上的一塊已經使用20年了,仔細看,抹布恍如新的一樣。她語重心長地說:如果我們不斷購買便宜但不耐用、品質不佳的東西,就是變相鼓勵商人浪費資源。

天爸想這就是「貴買平用」,這就是「預備」了。「預備」真正的目的是「責任」,我們不應輕率地購買,要為買回來的東西及背後無數的資源負上「責任」。身為家長要為孩子預備很多東西,有物質的也有心靈的。如果我們可以從生活中帶出更多「預備」的訊息,而不單只是一張「購物清單」,我想小孩將更能肩負所需的「責任」。

⭐自家廣告⭐

若想收到POPA最新活動詳情,可按此加入POPA活動發佈Whatsapp群組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