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訪問成年孩子 和父親最陌生的距離|沒有愛,也沒有恨 歡迎投稿23/03/2023 23/03/2023 #199 Nelly (22歲) 「我的父母在我13歲才正式離婚,但在此之前父親已經長期居於外地,不在香港,所 […]... 271
3-6歲研究咁講 研究咁講|畀小朋友用完會內疚?——電子產品又有乜好怕喎 科豆20/03/2023 15/03/2023 研究的主要作者 Dr. Jenny Radesky 說:「使用電子產品安撫年幼的孩子似乎無害,且能臨時減輕家庭壓力,但如果這成為常規的安撫策略,則可能會產生長期後果。」留意返,這研究的結果要成立,有一個好重要嘅關鍵,就係「頻率(frequency)」——即是入面提... 4261
人物訪問 婆婆的自白:湊孫無了期,生活失平衡 POPA編輯部20/03/2023 20/03/2023 只是,這一次我不是搬去隔壁,而是搬進去跟小兒子一家同住,可想而之,一起同住的辛勞以及摩擦只多不少。年紀漸長的我卻仍然要照顧孫子女,偶爾會有力不從心的感覺,生活完全被他們佔據,而這樣的日子彷彿無了期一般,有時我會想:『我湊佢哋,要湊到幾時呢?』... 5.5K2
編輯推介 編輯看動漫《間諜家家酒》|談孩子行為背後的原因 編輯 Samantha09/03/2023 09/03/2023 其實孩子都有好多內心小劇場,孩子行為背後總有原因,而正因為我哋無讀心嘅能力,不是更應該要好似洛伊德咁,透過仔細觀察同埋溝通去理解孩子嗎?... 421
0-1歲1-3歲初生嬰兒研究咁講 研究:與2星期大的嬰孩共讀,有助語言能力發展 科豆08/03/2023 14/03/2023 古有對牛彈琴,今有對BB讀書。我哋講嘅係兩個星期大嘅BB喎,同一個只會咿咿呀呀嘅BB講故事,真係會令人聯想到對牛彈琴——佢點識聽呢?但原來,研究話咁做對BB嘅語言能力係有影響架!... 551
1-3歲書寫省思 在孩子的想像世界中,死亡原來可以如此溫暖 紙老虎08/03/2023 08/03/2023 原本我還沒有就生死教育這課題思考太多,卻意外地在一次恐龍展覽中跟未滿三歲的女兒開啟了這個話題。前陣子科學館設置了恐龍展,雖然女兒對恐龍興趣不大,但恐龍化石畢竟並非常見之物,因此我們一家都有到場參觀,一起開開眼界。一如所料,女兒並沒有像同場許多小朋友般雀躍,只是靜靜... 5581
編輯推介 《媽媽的自由》|媽媽也可以做自己,為孩子以身作則 POPA編輯部06/03/2023 09/03/2023 成為自己,聽上去很簡單,可是從小到大,別人都會對我們有各種期望,特別是伴隨性別而來的期望,從小到大都如影隨形, […]... 391
有根有據研究咁講 研究:明明眼瞓,做乜唔瞓?——小朋友的睡眠迷思 POPA編輯部24/02/2023 08/03/2023 入睡除了「睡眠壓力」要夠大之外,還需要平靜放鬆的心情和環境,偏偏小朋友年紀愈小愈未懂得自我安撫,於是一方面身體很誠實,很想入眠,心情卻無法平靜下來,或者他們身處的地方令他們無法放鬆,例如有噪音、燈光。所以,一個唔願瞓而耍脾氣的孩子,很可能只是經歷緊身心的拉扯,正需... 0.9K3
3-6歲6-9歲9-12歲小學生涯研究咁講青少年 Screen Time影響孩子學習?它也在摧毀父母教養品質 POPA編輯部23/02/2023 22/02/2023 想想也很合理,沉迷在電子媒體只是一時的快樂,並沒有解決根源的問題,反而讓問題愈來愈嚴重。然後,父母為忽視孩子而悔疚,卻又因此承受更大壓力,不由得再選擇逃避,陷入了惡性循環。吓?咁唔通我要完全無screen time。凡事無絕對,不是所有screen time都是壞... 2280
有根有據研究咁講 研究:親子關係大挑戰——孩子成年後,與父母疏遠是必然的嗎? 科豆21/02/2023 08/03/2023 原來,跟父親疏遠並不是什麼稀有事件。 一項新的美國研究發現,成年子女與父親疏遠比與母親疏遠的可能性大四倍。研究中,只有 6% 的成年子女指他們與母親有過一段時間的疏遠,但就有26% 的成年子女表示他們與父親有疏遠過。... 7341
人物訪問成年孩子 和父親最陌生的距離|沒有愛,也沒有恨 歡迎投稿23/03/2023 23/03/2023 #199 Nelly (22歲) 「我的父母在我13歲才正式離婚,但在此之前父親已經長期居於外地,不在香港,所 […]... 271
3-6歲研究咁講 研究咁講|畀小朋友用完會內疚?——電子產品又有乜好怕喎 科豆20/03/2023 15/03/2023 研究的主要作者 Dr. Jenny Radesky 說:「使用電子產品安撫年幼的孩子似乎無害,且能臨時減輕家庭壓力,但如果這成為常規的安撫策略,則可能會產生長期後果。」留意返,這研究的結果要成立,有一個好重要嘅關鍵,就係「頻率(frequency)」——即是入面提... 4261
人物訪問 婆婆的自白:湊孫無了期,生活失平衡 POPA編輯部20/03/2023 20/03/2023 只是,這一次我不是搬去隔壁,而是搬進去跟小兒子一家同住,可想而之,一起同住的辛勞以及摩擦只多不少。年紀漸長的我卻仍然要照顧孫子女,偶爾會有力不從心的感覺,生活完全被他們佔據,而這樣的日子彷彿無了期一般,有時我會想:『我湊佢哋,要湊到幾時呢?』... 5.5K2
編輯推介 編輯看動漫《間諜家家酒》|談孩子行為背後的原因 編輯 Samantha09/03/2023 09/03/2023 其實孩子都有好多內心小劇場,孩子行為背後總有原因,而正因為我哋無讀心嘅能力,不是更應該要好似洛伊德咁,透過仔細觀察同埋溝通去理解孩子嗎?... 421
0-1歲1-3歲初生嬰兒研究咁講 研究:與2星期大的嬰孩共讀,有助語言能力發展 科豆08/03/2023 14/03/2023 古有對牛彈琴,今有對BB讀書。我哋講嘅係兩個星期大嘅BB喎,同一個只會咿咿呀呀嘅BB講故事,真係會令人聯想到對牛彈琴——佢點識聽呢?但原來,研究話咁做對BB嘅語言能力係有影響架!... 551
1-3歲書寫省思 在孩子的想像世界中,死亡原來可以如此溫暖 紙老虎08/03/2023 08/03/2023 原本我還沒有就生死教育這課題思考太多,卻意外地在一次恐龍展覽中跟未滿三歲的女兒開啟了這個話題。前陣子科學館設置了恐龍展,雖然女兒對恐龍興趣不大,但恐龍化石畢竟並非常見之物,因此我們一家都有到場參觀,一起開開眼界。一如所料,女兒並沒有像同場許多小朋友般雀躍,只是靜靜... 5581
編輯推介 《媽媽的自由》|媽媽也可以做自己,為孩子以身作則 POPA編輯部06/03/2023 09/03/2023 成為自己,聽上去很簡單,可是從小到大,別人都會對我們有各種期望,特別是伴隨性別而來的期望,從小到大都如影隨形, […]... 391
有根有據研究咁講 研究:明明眼瞓,做乜唔瞓?——小朋友的睡眠迷思 POPA編輯部24/02/2023 08/03/2023 入睡除了「睡眠壓力」要夠大之外,還需要平靜放鬆的心情和環境,偏偏小朋友年紀愈小愈未懂得自我安撫,於是一方面身體很誠實,很想入眠,心情卻無法平靜下來,或者他們身處的地方令他們無法放鬆,例如有噪音、燈光。所以,一個唔願瞓而耍脾氣的孩子,很可能只是經歷緊身心的拉扯,正需... 0.9K3
3 影片Play All 內向孩子 內向孩子的特質,你懂嗎? 陽光又健談的孩子總是很容易得到大家的喜愛,特別是在講究團隊精神、鼓勵大家積極發表意見的社會,他們彷彿如魚得水;那些愛靜靜觀察、一個人默默耕耘的孩子呢?卻會讓父母擔心,擔心內向的孩子將不能適應急速變他的世界。內向者真的不如外向者嗎?還是這只是兩種不同的特質,各有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