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喊唔停 肚風定百日哭?
總有人對新手父母說,BB喊不外乎「食、痾、瞓」,餵飽奶、換完片、抱他一下,自然就不會再哭鬧。但實戰開始,你就發現BB哪有這麼容易「服侍」,有些BB沒病沒痛都會日喊夜喊,哭得父母心煩頭痛,新手父母更可能會質疑自己,是不是自己不懂照顧孩子。
BB喊唔停係有原因
其實BB無定向歇斯底里地哭3個小時以上,是有學名的,醫學界稱之為「colic」,中文譯作「腸絞痛」,亦是坊間一般所指的「肚風」或「百日哭」。很多人以為這是跟嬰兒飲奶時,肚子入風有關,但原來這個是誤解。「腸絞痛」的真正成因,至今在學術界依然是一個謎。
科學家試過從心理、生理等不同角度去探究,始終都未能有一個完滿的答案。無證據證明腸絞痛跟嬰兒腸胃發育或者腹部健康有直接關係,跟父母育兒技巧亦似乎無關。不過,我們仍然嘗試綜合相關資料,希望有這個煩惱和擔心的父母可以對嬰兒的無故哭鬧有更多了解。
腸絞痛成因是謎
首先,怎樣的哭鬧才能稱為「腸絞痛」呢?我們不妨記住「三三三法則」,即是嬰兒出生後兩個星期開始,如果每週有三日以上哭超過三小時,哭足三個星期,並已排除身體有異樣的情況,這種原因不名的頻繁哭鬧,都可被定義為「腸絞痛」。
不少人以為有「腸絞痛」的嬰兒會莫名奇妙大哭,長大後肯定會難照顧,脾氣古怪,但有研究指出,有「腸絞痛」跟沒有「腸絞痛」的嬰兒,一年後的行為和脾氣都沒有大分別。
不過要留意的是,「腸絞痛」雖然不會直接影響孩子成長,卻有破壞家庭的威力!
治療父母而不是BB?
有研究指嬰兒無故哭鬧,在找不到成因的情況下,容易令父母感到內疚、沮喪,還會增加產後抑鬱及搖晃嬰兒綜合症的機會,後者是指照顧者無法忍耐嬰兒哭得太久,而大力搖晃嬰兒,令他身體受傷。因此,有專家建議,如果BB有「腸絞痛」,治療方向反而應該是針對父母作出心理輔導,提供情緒支緩,畢竟照顧一個初生小生命並不容易,父母的精神健康非常重要。
密西西比大學醫學中心Sarosh P. Batlivala教授曾嘗試用進化論去解釋「腸絞痛」,他指出嬰兒時常哭鬧其中一個原因是在原始社會,野獸會食人類嬰兒,如果嬰兒哭鬧,大人就會抱起他,那他時刻都有成人保護,生存機會就會大增。換句話說,其實嬰兒哭鬧,是想受到保護,需要安全感。
雖然醫學界暫時都未有任何藥物或者方法,證明可以有效治療「腸絞痛」。但是新手父母不用感到太沮喪,因為「腸絞痛」一般在BB三至六個月大就會自然停止。當我們知道哭鬧是嬰兒成長的必經階段,就無需將責任完全歸咎於自己照顧得不夠貼心,亦不需要擔心嬰兒的哭鬧會永遠長存,希望這些資訊可以幫助你們渡過嬰兒頭半年的時光!
圖片來源:by Brytny.com on Unsplash
參考資料
- Roberts, Donna M., Ostapchuk, Michael, & O’Brien, James G. (2004). Infantile colic. American Family Physician, 70(4), 735-40.
- Johnson, J., Cocker, K., & Chang, E. (2015). Infantile colic: Recognition and treatment. 92(7), 577-82.
- Anabrees, J., Indrio, F., Paes, B., & Alfaleh, K. (2013). Probiotics for infantile colic: A systematic review. BMC Pediatrics, 13(1), 186.
- Ockwell-Smith, S. (2016, March 22). Worried your baby is suffering from colic? This revelation will BLOW your mind. Retrieved from EXPRESS
- Batlivala, S. (2017). Colic: An Evolutionary Selective Pressure for Good Parents? Clinical Pediatrics, 56(8), 705-706.